“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带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常常忆起,那个同样闷热的夏夜,碧空如玉,群星闪烁。我们兄妹五人,围坐在老屋宅院中那棵妈妈亲手栽植的梨树下看着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幕大马哈鱼产子的镜头:母鱼产子,小鱼孵出,想不到小鱼竟是靠噬食它们母亲的身躯长大的,鱼母亲痛楚地翻滚着,扭动着,瞪大眼睛,张开它的嘴和腮,搅得水中一片血红。却并不离去,直到奄奄一息,母体剩下一片狼藉残骸。
我的心当时不禁一颤!我瞬时想到了我们人类,同样不也是吮吸着母亲的乳汁,消耗着母亲的心血长大?想到我们那些坚忍、顽强抚养子女、无私奉献的母亲们,以及牺牲母亲,从母亲所创造的温暖生活、铺设的平坦大道路上成长壮大、走出来的孩儿们,我们的母亲一天天消瘦、衰老,儿女们一天天健壮、长大,母亲为儿女牺牲奉献着一切。
想着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那类似马哈鱼本能的无私和伟大的奉献,真令我感触颇深,潸然泪下。我想到了为我们兄妹呕心沥血,辛勤劳作一生的母亲……
我四岁那年,父亲被诬陷关进“牛棚”,六岁的哥哥因患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夭亡。虽然母亲悲痛欲绝,可为了撑起这个家,为了爷爷奶奶,为了父亲,为了我们五个年幼的兄妹,她硬是用瘦弱的双肩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母亲时常带我看望父亲。她总对“牛棚”里的父亲说:“孩子他爸,你放心,爹、妈和娃有我哩,只要咱没做亏心事,青天包公共产党会替咱百姓说话的……”
我上小学时,是“大锅饭”盛行年月,生产队一个劳动日不值一毛钱。家里孩子多,一家老小八口人,分的那点口粮根本不够糊口。常常,母亲总是放工后先不回家,拖着疲惫的身躯满沟原河川东奔西跑,四处寻野果、挖地菜、采槐花以补充食用。回到家后掺和搅拌上一点点面粉做面糊蒸麦饭,总是让孩子们先吃。我让她吃,她摆摆手:“妈早都吃过了”,可我从她那乏困无力的神态,知道她根本是在骗我!
还记得有一天周六中午放学回家,村头停了辆外村拉豆饼的马车,恰好赶车人睡着了,我想到整日里挨饿受饥的母亲,就顺手“牵”了块豆饼,跑回家中给母亲吃。万万没想到,这却一下子惹怒了母亲。母亲一改往日慈祥可亲的面容,一把拿过我手中的半块豆饼,面带愠色严厉地刨根问底。
当她得知这块豆饼是我从车上“拿”来的时,一把拉住我的手,急匆匆赶到车主人跟前,母亲诚恳而抱歉地说:“他叔,我这娃拿了你的豆饼,娃不省事,都怪我没管好,今日请你当面指教!”然后命令似地向我说:“来!快给你叔认个错,把豆饼送过去!”
回到家中,妈妈又罚我站在院子中的这棵梨树下,从太阳当头到夕阳西下。她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做事,不时发出叹息声,而这比打我、骂我更使我惭愧。我热泪直流,哽咽着说:“妈……妈我错了,以后……”母亲过来捧着我的脸,语重心长地说:“好娃哩,你要永远记着,咱人穷,可志不能短啊!”我扑在妈妈怀里放声大哭,一向刚强的母亲抱着我也哭了。这件事我至今不能忘怀,因为它在我幼稚的心灵中播下了自尊自重自强的种子。
花开花落,几度春秋。家乡土地承包到户,院中那棵梨树更加枝繁叶茂,妈妈多年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她率先在村里办起第一家缝纫部,每当天气晴朗时,她就把缝纫机搬到梨树下做活,还让我在门口写了告示:“孤寡老人烈军属、家庭贫困户一律免费。”她在乡里义务举办了裁剪、刺绣培训班。听说乡敬老院要盖房子,她二话没说,在并不丰盈的囊中,毅然拿出了三百元钱送去,老院长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那一年,我上了大学,大妹也参加了工作,家里诸事顺利。然而母亲由于多年的劳累却积劳成疾。那次寒假我陪母亲到医疗站看病,医生诊断后说她血压不稳定,一定要注意休息和治疗,并给开了药。谁知回来后她嫌药价太贵,硬是将贵的药给退了。她说:“咱家先要侍候好你婆,让老人先享福,妈这病抗一下就没事了,以后再跟着我娃们享福。”
1987年的清明节前夕,尽管病魔缠身,母亲依然挣扎着为本村小学学生义务赶做校服。可谁也没有想到,一叠叠整齐的校服做好了,她却突发脑溢血病,倒在了缝纫机上,从此再也没有起来……她像一只蜜蜂,酿满了蜜巢,就匆匆谢世了。那一年母亲才46岁啊!
母亲病故的消息,惊动了全村的父老乡亲们,他们纷纷前来送别。七十多岁的五保户吕奶奶更是哭得死去活来:“老天爷呀,你怎不让我这个孤老婆子死呀,我兰肖可比我的亲女儿乖啊……”村小学的老师们携全体学生送来了一条巨幅挽幛,上书:
“温存雅静兼和平,乡邻称赞贤良名,为度春秋心血盛,瞑目怎却儿女情。”
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对母亲的思念却愈加强烈,没能为母亲尽一天孝,没能让母亲享一天福,这是我终生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夕阳西下,细雨朦朦,如玉梨花在雨雾当中,像要追逐母亲的亡灵似的,纷纷飘落。
如今,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泥泞的村道已经变成了平坦如砥的水泥路,老家庭院中的那棵梨树已长得绿荫如盖,而母亲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30年来,无论我走到哪里,每当看到梨花,我便想到我辛劳一生的母亲。每当我站在梨花树下,母亲为我们兄妹成长日夜操劳奔波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
温存雅静音容宛,
百里称羡贤名传。
田间林场英姿飒,
缝纫刺绣德艺传。
相夫教子敬长辈,
乐助乡梓心地善。
撑持家门血汗流,
谦朴慈祥留永念。
母亲音容宛在,风范长存。母亲,我多么想念您啊!我愿守护住这棵梨树,永远铭记并传承好您的教诲……
随着母亲节成为公众的节日,国人也终于可以在这一天里,大大方方地表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祝福母亲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
吕东奇,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渭南市环卫处处长,市美丽乡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办公室主任。系全国爱卫办及卫创文和工程项目评标等专家库专家;中国环卫协会,陕西省市政、供排水、村镇建设及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