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梅今年五十出头,村里人都习惯叫她玉梅嫂。尽管年过半百,但苗条的身材,俊秀的脸庞,乌黑的头发,稳健的步伐,还彰显着年轻时的风韵。

玉梅嫂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二十出头经人介绍嫁给了在娘家村小教书的一位王姓老师。结婚当天,许多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王老师带着玉梅嫂一一敬烟敬酒,喊婶叫叔。客人们看到貌美如花、彬彬有礼的玉梅嫂,都说,王老师很有福气,取了个仙女回家。
玉梅嫂非常贤惠善良。在娘家时,邻居住着一位张姓的大娘,张大娘一生无儿无女,丈夫不到五十就离世了,她孤身一人生活,玉梅嫂经常帮助张大娘,有时送些蔬菜糕点,有时帮忙种地干活,深得张大娘赞许,就是和王老师结婚后,每次回娘家,也不忘给张大娘带些食品饮料之类的礼物。玉梅嫂嫁到王家后,对公公婆婆相敬如宾、嘘寒问暖,对小叔子、小姑子照顾细微、亲如姐妹。丈夫周末放学回家,她做好饭菜,一块享用,周一她早早起床,为丈夫准备好蔬菜、米面和生活用品,叮嘱丈夫在学校好好教书,好好照顾身体,不要惦记家里。她把家里打理的有条不紊,不仅窗明几净、丰衣足食,还和和睦眭、恩恩爱爱。玉梅嫂非常注意处理邻里关系,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她出面劝说化解,邻居家有红白喜事,她立即到场,手脚不停的帮忙干活,得到事主和客人的称赞夸奖。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玉梅嫂的心地善良,加之俊俏端庄,招来了同村一些年轻小伙的"晴睐"。有时她和年轻小伙一块干活,小伙们逗惹她,“玉梅嫂,你们王老师周六才回来,你平时不急吗?”“要不要我今晚来陪陪你。”起初,玉梅嫂红着脸躲开这些人,后来一些二杆子不仅戏逗她,而且还动手动脚,玉梅嫂再也忍不住了,破口大骂起来,“你家也有姐妹,难道你对你姐妹也是这样。”小伙无趣的走开了。有一天,一李姓小伙喝醉了酒,跑进王家厨房,玉梅嫂正在做饭,他坐在锅洞前说一些不三不四的话,起初,玉梅嫂不理他,走出厨房坐在门外的石凳上,小伙借酒发疯,走出厨房动起手脚,玉梅嫂拾起身边的一根木棍,狠狠地抽打了小伙。婆婆听到吵闹声,向派出所报了警,李青年被带到派出所,进行了教育训诫,还向玉梅嫂赔理道歉。玉梅嫂就是这样一个正直的女性。
九十年代,教师微薄的工资常常被抢欠,王老师一家上有老,下有小,加之土地少,生活拮据。玉梅嫂就靠在外打些零工挣钱接济家里生活。九六年西康铁路开工建设,工地需要大量砂石,这可把玉梅嫂高兴坏了,她没黑没白的在河滩上筛取砂石,卖给施工队。由于她勤劳能干,一月下来净赚一、两千元,正因为这,招来了一同筛砂人的忌妒,“玉梅人长的俊俏,施工队老板给的钱多。”“施工队老板看上玉梅了,玉梅要离婚嫁给老板。”对于这些闲言碎语,玉梅只是附之一笑。“嘴在他身上长着,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去。”西康铁路建设的几年里,玉梅嫂勤劳苦干,挣了两万多元,将家里的土木结构老房拆除,建起了两层砖混结构小洋楼,王家的居住条件彻底改变。二十一世纪初,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玉梅嫂又到县城摆起菜摊,倒卖疏菜,一年下来,收入可观。后来为了照顾孩子上学,放弃菜摊经营,给一个事业单位职工做饭,双休日再打些零工,维持家庭开销。女儿上大学后,她又找到一家超市,上班挣钱。她就是这样一个吃苦能干的妇女,从不叫苦叫累,一心只想为丈夫减轻些负担,为家庭增添些幸福。
玉梅嫂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初,她到县城租房卖菜,与其说是为了挣钱养家,倒不如说是为女儿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她把女儿从乡下转到城里,就是想让女儿接受好的教育。女儿也很争气,年年都拿着奖状兴冲冲地回家向母亲报喜。女儿高三时,她和丈夫商量,专职照料女儿生活,最终女儿考取了理想的大学,玉梅笑了,王老师笑了,全家人笑了,可谁知其母的辛勤付出。女儿四年本科读完后,回到家里,母亲又鼓励其报考公务员,第一年没考上,母亲又出钱让参加中公培训,第二年高分招录到事业单位,如今工作满意,领导赏识。
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玉梅嫂一家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丈夫、女儿、女婿工作顺利,收入可观,玉梅嫂在家带着小外孙,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正应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诗。
作者简介:

向维录,陕西旬阳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1983年7月安康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语文教研员、初中教导主任、九年制学校校长、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先后被表彰为安康市优秀教师、旬阳县劳动模范、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