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时常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一些名人故乡的归属地出现变更,像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原为抚州市临川县文港人,1949年4月,文港划归南昌市进贤县,其便上了南昌市的名人榜,而抚州市仍将晏殊列为该地引以为傲的大才子。之所以出现如此怪象,就源于晏殊是位名垂千古的先贤。

晏殊从小天资聪颖,五岁能文,七岁作诗,是人见人赞的“神童”,他十四岁时中进士第。进入官场后,其平步青云,宋仁宗时官至宰相之职。除了在为政方面风生水起外,晏殊还对宋代婉约词派产生过巨大影响,他的词风温婉清丽,总给人以春风拂面的舒畅感,比如脍炙人口的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人品最值得称道,他为人诚实守信,这从两则轶事中即可窥见端倪。晏殊参加殿试时,拿到考卷后就要求换题,宋真宗问其故,晏殊答:前几日刚温习过此题目。真宗大为感动,遂对其另眼相看。北宋时期,官员宴饮成风,烟花柳巷生意兴隆。而晏殊下班后只和好友畅谈诗词歌赋,皇帝询问个中原因,晏殊如实禀告:非臣不爱觥筹交错酒绿灯红,只是囊中羞涩无力寻欢而已。

晏殊故里目前只剩下两处古迹。一个是“神童古井”,其水质甘甜可口,煮茶无垢,据说晏殊正是饮用这里的井水才变得聪慧异常。可惜现在的古井已被栏杆围挡起来,游客无缘品尝增智甘泉了。另一名胜是“晏氏家庙”,里面有许多典故值得细细品味。
家庙大门两侧的对联写道:“笼内参苓收富范,门前桃李重欧苏。”意思是,晏殊对富弼、范仲淹、欧阳修、苏颂等人都有慧眼识珠与提携重用之功。前屋木梁上悬挂着二块“文元”匾额,暗指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都高中进士。后堂还有宋仁宗御赐的“衮绣堂”牌匾,“衮绣”即为衮衣绣裳,是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图案的礼服,借指地位显赫。
虽说文港镇上有关晏殊的遗迹并不多,但当地人对其极为崇敬,为他建起多处塑像,南昌市也大力宣扬这一飞来名人,而抚州对晏殊仍念念不忘,建有“晏殊纪念馆”。两地之争愈演愈烈,最有意思的是,在评议地方名人录时,评委为息事宁人,将晏殊划到南昌,而把晏几道归入抚州,父子同门不同地。晏殊知道后,多半会抚掌大笑道:无可奈何南昌去,叶落归根抚州来,古井家庙孕词才。
作者简介: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文中音频为作者播讲制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