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父亲挑着一担窑梢子(栲树枝)踩着厚厚的积雪,步行十五里把窑梢子卖到山外的八一煤窑上。晚上回来时,他从口袋中掏出一支黑色的钢笔,郑重其事地把闪着幽幽光泽的笔递到我手上,父亲的举动使一家人脸上笑出了鲜亮的色彩。
大姐和二姐都扑过来抢夺那支黑色的钢笔,父亲见状不高兴了,他说那是专门为我买的,因为我是家中未来的顶梁柱。他还言语切切地说,不求我有什么大的出息,只要长大后能当个生产队记工员就行。我伸开一双黑乎乎的手,紧紧握住那支父亲用汗水换来的笔,像士兵向将军宣誓样斩钉截铁地对他说,你放心,长大后,我一定要当庙岭队上的记工员,不会让人哄骗了咱家的人。父亲这才放心地说,好,那你先用笔写几个字让大家看看。
拧开笔帽,我用笔在大姐拿来的一张纸上写下了父亲的小名李明娃,全家人高兴得不亦乐乎。
我拥有了钢笔,大姐和二姐没有,她们心里总是不平衡,大姐就在暗地里发誓,要用自己的努力为二姐和自己每人买一支钢笔,不要黑色的,要红的和绿的。

在那些寒冷的日子里,每每放学后,大姐就带着我和二姐拿着绳镰攀上高高的山冈去砍窑梢子。我们砍了大约有半个月天气,足足能让父亲挑五担,但父亲是没有时间去出售的,天不下雪,生产队不歇工,大姐想买钢笔的愿望在那个长吊吊的冬天成了泡影。大姐是个倔脾气,虽然父亲没有时间去卖已堆积如山的窑梢子,她依旧坚持领着我和二姐上山去砍。
结果,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的黑色钢笔在砍窑梢子的时候丢失了。
我们三人害怕父亲知道此事后打我们,但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怪任何一个人,那天晚上,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姐说,明天你们去找找看,是你们去过的地方,细细地找,一定能找回来。
不巧的是,那天晚上,天降了一夜的大雪,世界变成一通白色,我们没有办法去找了。面对漫天飞舞的大雪,大姐却没有放弃找笔的念头,她对二姐和我说,白雪黑笔才好找哩。所以,我们一人拿着一把笤帚爬上门前梁,我们扫遍了我们走过的所有地方,几乎把一架山上的我们去过的地方扫个遍,但那支黑色的钢笔,终是未能找到。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整整折腾了一天,每个人都是汗流满面,特别是大姐,她的棉袄都湿透了。天近到黄昏时,二姐突然想出一个办法,她故意站在山头上,望着西天亮亮的山顶,卖着关子神秘兮兮地说:“我会掐算的,一定能找到的”。她说着,吸溜着嘴,似在将口中的唾沫往左手心上吐,可干渴了一天,她吸溜了半天,吐在手心的只是一点唾液的泡沫,知道她的用意,我们三人一起用嘴吸溜,最后将三人的唾沫吐在一起,形成了一大滩。这时,二姐将自己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并拢,准备在唾沫上打。这是一种游戏,指头打下去,哪个方向唾沫多,就说明钢笔在哪个方向。但二姐打下去时,四周的唾沫是一样多。她见状高兴地说:“没丢,钢笔一定不会丢。”不会丢,我们又继续寻找,一直找到天黑,还是没有找到。
回到家,父亲听了我们的做法后,两股眼泪就粗粗地流了出来,他一撸撸住我们三人,眼泪滴落在我们的脸上。他哽咽着说,不用找了,有了你们砍下的那么多的窑梢子,我一定会给你们每人买一支钢笔。
由于在山上长时间的冻冷和饥饿,我们三人都感冒了,吃过晚饭,便早早脱衣入睡。
第二天,天刚大亮,二姐却发现炕上没了大姐,她便高声地喊了起来,父亲急忙起身去寻找,打开楼门,发现家里煤油灯在台阶上闪烁着,一个纸筒子罩着灯身,我们所砍的那一堆如山的窑梢子已换了地方。大姐呢?大姐没了踪影。父亲很是着急,他和母亲急促地呼唤着大姐的名字,二姐已开始放声大哭了,我也哭了。等父亲扒开新放的窑梢子后,发现大姐浑身冰凉地蜷曲在柴堆里,父亲用手摸了大姐的鼻子,发现她还有气息,但无论如何叫她也叫不醒,母亲急着从头上的发髻里拔下一根银簪,用颤抖的手狠着劲向大姐的人中穴扎去,大姐“哎哟”一声,终于醒了过来,父亲急切地将她抱在怀中,放回到热炕上,母亲用热水为她擦着脸上的血渍和消化的雪水,我和二姐燃起炕门的火为炕加热。当母亲将大姐的手在圆木脸盆里浸泡时,发现盆中的水泛出了蓝色,这时我们才发现已经冻僵的大姐右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那支黑色的钢笔。
大姐渐渐地醒了,她木讷地笑着,透过窗户的光线照在她已开始泛红的脸上,很是好看,她轻轻地展开手掌,黑色的钢笔往下滴着蓝色的水珠,水珠泛着光泽,有一种透明的神奇感。
望着大姐憨笑的神态,我和二姐吓愣了,父母早已是泪眼婆娑,那个早晨和那支黑色钢笔成为大姐一生中为我守护的最好的礼物。
十多年后,那支黑色的钢笔被我带到北京的部队上,我用那支笔写出了我的处女诗作《夜深沉》,诗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所得的八元稿费,全部寄给了父亲,并叮咛父亲一定要给大姐买点什么。大姐已经出嫁多年,父亲给她说出我的想法后,大姐笑着说她已不是家里的人了,不需要花家中的钱。
【作者简介】:

李虎山 陕西省洛南县人,久居西安,中国作协会员,西部散文学会陕西分会主席,商洛市写作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作家,2021年、2023年陕西省主题创作、陕西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创作作家。曾于北京卫戍区服役,担任过乡镇长,报刊杂志总编。
出版长篇小说《鹿池川》《平安》《之间》,中短篇小说集《爱听音乐的狼》,散文集《故乡有我一棵树》《五十年的眼睛》、长篇报告文学《水润三秦》《庙岭本记》,长篇小说《平安》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2019年中国明昭文学奖,散文集《故乡有我一棵树》被陕西日报评为读者喜爱的作品并获蒲松龄文学奖,发表作品400万字,获各类文学创作奖50多次。
《平安》入围第10届茅盾文学奖,获2019年中国明昭文学奖。《之间》刚以出版,就赢得读者喜爱。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