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汉江,源远流长。这一条黄金水运,曾哺乳了我们的祖先,养育着我们的今天,造福于后代子孙们。站在历史变迁交汇点上,秦巴汉子行程千里汉江,去追寻那一抹远去的扬帆,情结凝聚在那波澜壮阔的汉江航运风云之中。
秦巴汉子刘贵棠,系旬阳市交通局干部。挚着于汉江航运工作,对汉江码头情有独钟,作家根植于生活,写作源于生活,拍照过无数汉江图片,书写多篇文章,及有关旬阳交通事业的新闻报道。在工作上孜孜追求积极上进的正能量,书写汉江航运的故事。在巜安康日报》,巜汉江交通报》和巜安康文学》等报刋上发表过多篇作品。我看过巜蜀河古镇轶事》,巜最后一艘班线驶离蜀河码头》,巜古镇往事》,巜船舶上的收音机》,巜船舶上读信的日子》,巜水上情结》等文章,看后对刘贵棠夲人及其他的航运事业油然起敬。
秦巴汉子热爱家乡,也爱美丽的汉江河,他从老家神河一路走来,对他从事的交通部门所辖的汉江航运以往情深。每次登上班船,情不自禁地与船员们热情交流,在船舱里,当听到航船行驶江中乘风破浪的波涛声,柴油机发动声,以及船上的收音机声音时,心里的浪花也随之江波而沸腾。
汉江历史天空风云变幻,七十年代中期,襄渝铁路的修建,打破了千年汉江的沉淀,大山里通了火车,人们出行与货运列车更为便捷,汉江航运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由此,秦巴汉子更忙于收集三线建有关资料。曾经的5846,5847部队铁道兵,学兵连和三线民兵们,不负韶华,用鲜血与生命铸造永恒的钢铁长城屹立在秦巴山间汉水之滨,那些筑路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那一幅幅三线建设照片,那一件件汉江木船上的物件和木船靠岸的情景,都被秦巴汉子图片展现。人民不会忘记这段火热的年代如画的诗册,秦巴汉子就是为三线建设书写赞歌的人。
跨越岁月时空,汉江和汉江航运飞速地变化。八十年代中,三一六国道中安旬路与旬白路进行改造和扩建及铺垫水泥沥青,路途上架起桥梁的场景让人记忆犹新,秦巴汉子总是在第一施工现场采访,第一时间见报。
要想富,先修路,乡村公路随之如火如荼地兴建起来,振兴农村经济建设之中很多农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烟叶生产与农副产品输运进了快车道。由此可见汉江码头也不更新改变之中,各个渡口及大小码头上的木帆船換成了机駁船,小木船停泊靠岸,汉江上流动的机动船取而代之。旬蜀航班每天几趟往返,那时候是汉江航运最活跃时期。每当乘客坐在机动船上眸光汉江两岸绿水青山时,江波划过一道道涟漪碧波荡漾,山川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影,这一路旖旎的汉江景象,都收藏夹在秦巴汉子相机里。
汉江流过美丽的中华太极城,流过千里汉江第一湾,秦巴汉子激情飞扬,一路去追寻汉江的历史变迁。他从旬阳上渡口到蜀河汉江码头,去寻找失落的老船工,也从那些老船工后代中,了解他们父辈们在过去年代里艰辛的命运。秦巴汉子多次在蜀河古镇参观"黄州馆"和"扬泗庙"等古庙及船帮会馆游览,去见证古镇蜀河是汉江上最繁华的"小汉口"。
秦头楚尾的兰滩渡口,是陕鄂两省人员往来的关隘,建造兰滩汉江大桥之际,刘贵棠应邀参加兰滩汉江大桥落成典礼。
秦巴汉子千里迢迢来到湖北省襄阳市,又行程去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在那里终于找到了船舶零部件,他视为文物一样珍惜,想尽办法买来,千辛万苦地带回旬阳汉江博物馆。
汉江上修建起石泉水电站、安康水电站、瀛湖风景区,蜀河电站和正在修建的旬阳汉江电站,还有汉江支流上喜河电站,旬阳甘溪钟家坪水电站,高峡出平湖,山河变了样。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变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泊,昔日的山沟沟变成了绿洲,从而道路也变了样,依山傍水间一条条蜿蜒的公路伸向远方。
水电站并网发电,一江春水流淌,汉江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为确保优质水资源,旬阳吕河王孝文,办起了巜汉江环境保护志愿者工作站》,秦巴汉子也积极参与到王孝文汉江护卫站里,志愿推进汉江环保工作。
秦巴汉子用智慧打造旬阳汉江愽物馆,全国各地很多人幕名而来观光。2018年重阳节,蜀河中学老三届一行回故乡,对汉江和蜀河古镇和母校故地重游,随后返回旬阳,又参观了旬阳汉江博物馆,听到了刘馆长精彩而又生动的演讲,大家都感觉身临其境。
秦巴汉子在汉江航运事业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是名符其实的乡贤。他全身心融合汉水文化之中,几十年如一日,全方位开拓创新,他的激情流淌在悠悠汉江之上,还会有长长的路,那条交通航运事业漫长之路,他正在砥砺前行,再创佳绩。
作者简介:
刘家胜,中共党员,旬阳市棕溪镇人,蜀河中学六六级老三届,下过乡上过襄渝铁路建设,曾在旬阳县棕溪区综合厂工作。现在是旬阳太极城文化研究会会员,《旬阳人网》特邀作家,个人公众号(春意刘家胜),美篇会员,90多篇作品40多万阅读量,在(旬阳乡土文学)等各种平台发表近百篇20余万字的诗词和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