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红军烈士张光耀,秦巴深山埋忠骨 文/华军
作者:华军   2024-03-26   浏览:5822


红军.jpg

 近些年来,陕西省旬阳市革命老区促进会,旬阳市文物局联合发文,认真做好革命文物普查工作和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普查登记工作。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在一次民间田野革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红军烈士张光耀同志的墓。此墓位于陕西省旬阳市赵湾镇华山村一组(小地名)大梁的地方。确认墓志铭后,再一次查阅相关历史革命档案,确认该红军烈士墓,是张光耀同志革命烈士的墓。
   张光耀原名,张树堂,曾用名,张子娃。(1)1930年春,他从小跟随就共和国元帅贺龙同志,一块闹革命打江山。同年,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7月,他跟随共和国元帅贺龙同志一块东进长征,红军在鄂豫陕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0年秋,贺龙同志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周逸群在湖北省洪湖市境内,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组织成了红2军团。红军扩大苏区,一鼓作气攻占了潜江。同年,红军部队相继占领了江陵,监利,沔阳等一大片红色革命苏区所在地。
  1930年10月,由元帅贺龙同志与周逸群领导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部队,退到鹤峰,五峰一带,部队进行休整。1931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红2军团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3军,贺龙同志担任军长。他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转移到湖北省荆门,当阳地区。同年,6月,红军攻占房县,并在鄂西北创建了鄂西北红色革命根据地。
                 跟随贺龙闹革命,赤胆忠心忠于党。
  红军烈士张光耀墓,墓志铭上,镌刻“故考张公讳光耀大人之墓”。碑文:”张光耀同志,祖籍湖北省十首市人,生于1914年9月----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红3军主力部队,进入陕西省旬阳市苏区,红军转移时,他身负重伤,被旬阳麻坪王福元同志的儿子王龙庆同志营救后,为了回避社会上嫌话,怕身分历不明,王龙庆同志(父亲王福元)把他收为义子,隐姓埋名。新中国成立后,张光耀同志,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并担任中共旬阳市帽顶乡乡长(党委副书记)(陕西省旬阳市组织史备案可查)革命文物普查和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普查登记,于:公元2005年10月15日,立。
  经过调查核实:张光耀原名,张树堂。1930年春,他参加了由贺龙同志,李先念同志,陈先瑞同志,孙光同志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他先后在红三军,红二十五军,陕南游击队,江北游击队等革命武装队伍里,从事过革命工作。之后,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跟随红军部队,从事革命工作和地下党工作。他不畏艰险,跟随红军部队和地下党组织,南征北战。他从湖北省麻城市,郧西县,陕西省的商洛市,镇安县,旬阳市等地,参加革命活动,多次受奖立功,也多次受过伤。
  他参加了,湖北省境内的第一次(洪湖战役),在激烈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大腿根部负伤,残余弹片,仍然留在了大腿里。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差,小病大杠,终身落下了战争的创伤,伤病的折磨和痛苦,直到他生命最后的一息病逝,残余弹片也没有取出来----。
  1935年,他跟随部队转战旬阳苏区,再一次在战斗中受伤,他无法跟随红军主力长征,被作为红军伤病员留在苏区根据地养伤。被红军部队落在了旬阳麻坪混水沟这个地方,被一位好心农民叫王福元同志的儿子王龙庆同志营救了他,并收其为养子。

根据当年张光耀同志,生前口述:“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年代里,地方老百姓为了保护受伤的红军,避免红军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反动派发现和残害。王龙庆家里父子三人,在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发现前,就秘密转移红军伤病员张光耀同志。以王龙庆家里兄弟三人上山砍柴为名,带着充足的干粮,秘密及时转移红军伤病员张光耀同志,在山上寻找到中草药,给张光耀同志医治伤口。张光耀同志讲:“与我一块战斗的另外受伤的三个红军战士,在敌人这一次大搜捕中,被敌搜捕后枪杀,其中两人被枪杀大岭坡,另外一个红军被杀害在红岩滩。”
   张光耀同志,被地方老百姓王福元后人王龙庆家里三兄弟营救后,他们通过精心照顾和用民间中草药偏方,治好了他的伤情。张光耀同志自然而然成为了当时革命者,留下来的革命火种。他在革命队伍思想教育成长锻炼下,他是一名有组织纪律性有革命信仰的共产党人,他在地方老百姓,掩护帮助下,他秘密寻找到了党组织和地下党,很快就于旬阳市苏区,地下党取得了联系。
  他在地下党成员的帮助下,很快在旬阳市苏区,麻坪苏维埃人民政府党组织领导下,开展苏区党的工作,从事革命工作。并同时在旬阳市苏区境内的水泉坪,潘家河(今红军镇)苏维埃人民政府的党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革命老红军张光耀同志,他经常给苏区人民群众,讲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长徐海东(共和国大将)英勇顽强战斗故事。军长徐海东在一次旬阳市苏区,桐木胭脂沟战斗中,差一点点牺牲在哪里,战斗十分激烈,军长徐海东在这一次战斗中,也身负重伤,后转移到鄂陕苏区治疗。
  时任陕南游击队(红七十师)孙光(共和国少将,湖北省大悟人)担任侦察连连长,在旬阳市苏区赵湾,小河,康坪战斗中,与水泉坪苏维埃政权领导人指导员赵长江同志,一块并肩战斗,生死与共,英勇顽强杀敌人。在殊死搏斗中,指导员赵长江同志不幸中弹,牺牲在水泉坪境内。与他牺牲的红军战士,还有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共和国大将)的警卫员。(3)红军烈士赵长江同志和红军警卫员战士,都被水泉坪苏区人民群众,自发组织人民群众,安埋了人民英雄红军烈士遗体。苏区人民群众,用革命实际行动,讴歌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赞歌:“唯有红军征战地,英烈故事千秋铭。秦巴深山埋忠骨,红色旬阳民族魂。”
  解放后,1952年旬阳张光耀同志老红军,先后担任了中共旬阳市帽顶乡乡长,赵湾乡乡长。同时,兼任两个乡政府的党委书记。1962年,他为了响应国家精兵简政的号召,他居功自傲,依然决定辞去帽顶乡党委书记和乡长职务,回家务农。
  组织决定他,担任赵湾区塘兴乡八一大队队长的职务。(4)由于他积劳成疾,加之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多次身负重伤,伤口反反复复,当年在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鄂豫陕根据地,游击战争中,同样他多次受伤,加上在鄂陕长征途中,又感染上了伤寒病。雪上加霜和病痛的折磨,他于1981年正月初七病逝家中,享年67岁。
  红军烈士张光耀同志,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革命战争年代里,他始终认为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党的信仰,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给组织上添麻烦,忍辱负重。他与旬阳老区人民打成一片,同甘苦共患难,在他人生最困难时期,经受着病痛折磨。病痛期间,组织上决定,由本乡村宋兴发同志任赵湾区塘兴乡八一大队队长,让他精心养病。
  本乡村队长宋兴发同志劝他,把自己病痛折磨和身体情况,如实向组织上反映,如实反映自己的家庭困难。他说:“算了,国家经济也很困难,就别给组织上添麻烦了。”他把集体利益看的很重,不允许家人占集体利益,哪怕一分钱,公私分明。
  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人民群众像自己亲人一样对待,他把老区人民群众利益和为人民服务谋幸福放在第一位。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待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高度负责,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待自己亲人,他总是严格要求,遵纪守法,平易近人,尊老爱幼,给我们老区人民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光辉榜样。

   唯有红军征战地,英烈故事千秋铭。 

   我采访到红军烈士张光耀同志的孙子,关征兵同志(中共党员,原旬阳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2)他口述讲:“我的爷爷张光耀,红军长征鄂陕行。秦巴深山埋忠骨,红色旬阳民族魂”。根据红军烈士张光耀同志生前,口口相传,他把自己人生经历,讲给妻子王永莲同志听,其女婿关良相同志当年所述:查阅陕西省党史专题资料集第五卷(中共安康特委,中共安康军特支队及安康起义),(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旬阳市组织史资料)和(红二十五军战争史)记录中写下了详细历史经过。
  1932年12月,我爷爷跟随贺龙元帅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3军,战略转移到鄂陕边区旬阳。长征途径旬阳,这一次战斗中,爷爷身负重伤。被地方老百姓叫王福元同志,救回家中养伤。后因为了保护好红军,直接把爷爷张光耀收为养子,取名张子娃。1937年5月,爷爷公开身份叫张光耀。
  我小时候听外爷爷讲:“红军长征鄂陕行”的红色传奇故事。贺龙部队走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派出大量人,在红军活动过的地方,革命苏区秘密搜捕,留守在这里的红军伤病员。只有我一人是幸存者,其余几名红军伤病员,全部遇害了。那时我很小,十三,四岁的小红军,也不敢说出,自己真实名。老百姓看我人小,机灵鬼似的,叫我子娃,还收留我做他们家的养子。”
  后来我和王福元同志儿子王龙庆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把我们带到安康。作为红军被捕押到安康严刑拷问,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背叛红军,为了营救我,王福元同志和另外一位孤寡老人叫张茂银等同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惜一切代价花钱,托人把我从敌人的死神中,营救了出来。王福元同志把我收为养子,再后来,还为我操心办了婚事,我也成了家。
  1934年冬,经人介绍我与塘兴乡熊家姑娘(养女)王永莲结婚。(养女)王永莲是原赵湾区塘兴乡八一大队安家长女(出生于1936年3月17日)。1934年12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先后跟随鄂陕第五路游击师,红七十四师一块,在鄂陕边区旬阳开展游击活动。同年我经孙光(共和国少将,湖北省大悟人)担任侦察连连长的介绍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革命时期保密性,对外我叫张子娃,红二十五军孙光同志率领的红军部队,把我改名:张光耀。
                跟随贺龙闹革命,赤胆忠心忠于党
  爷爷张光耀生前,给我先讲贺龙元帅率领红3军浴血奋战洪湖市,直到跟随红军转移到陕南旬阳苏区。又一次遇到了红二十五军孙光同志,率领的红军部队,进驻陕南旬阳苏区打游击。我们大家在一起并肩战斗,生死与共。每一次讲到“革命战争红色传奇故事时,他常热泪盈眶,感动万分,情不自禁的含着泪水,仿佛他是幸运儿,他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中,绝处逢生。他又仿佛回到了战争年代,战火纷飞年代里,激情岁月,历历在目,惊心动魄----。”
  1981年5月的一天,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同志,到我家,调查旬阳苏区革命时期的老红军,才知道我爷爷是红军,但是爷爷去逝2个月之久。时间如梭,时间到了1989年,我上大学时,根据我爷爷在世所说,老家湖北省石首市,还有一个亲戚侄子叫刘金桥的相关信息。于是,就通过书信方式联系,写给老家湖北省石首市民政局,让其帮助我,查找爷爷的相关信息,结果刘金桥叔父,也在同年去逝了,此事中断,渺无音讯。
  时间到了九十年代,旬阳老区党史办工作人员,吴德淳同志,华向政同志负责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整理旬阳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在鄂陕苏区根据地,旬阳进行革命活动,生活,战斗过的,老红军,老革命人。为了收集红三军,红二十五军,鄂陕第五路游击师,红七十四师等红军党史资料,他们到北京,请时任国家政协副主席汪锋同志,为曾经在战争年代在鄂陕苏区战斗的老前辈,给(旬阳党史资料丛书)题词,以示纪念。
  旬阳老区党史办,工作人员吴德淳同志,华向政同志一行,来到了南京市军事博物馆,收集红三军,红二十五军,鄂陕第五路游击师,红七十四师等红军党史相关资料。他们还提起,我爷爷生前老家湖北省石首市战斗过的地方,同时还看过了爷爷家的老房子。
  并编写了(光辉的岁月,战斗的历程)党史资料一书。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历史。为旬阳市命名旬阳革命老区,为全国唯一用红军命名乡镇---红军镇和红军纪念馆园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历史资料证据。见证了“唯有红军征战地,英烈故事千秋铭。秦巴深山埋忠骨,红色旬阳民族魂。”
  永远的红色,不老的年华,砥砺前行,激励人心。“红军烈士张光耀,秦巴深山埋忠骨。跟随贺龙闹革命,赤胆忠心忠于党。”又是一年清明节,缅怀先烈思故人。还原红色革命史,红色精神代代传。

主要文献参考:
1,旬阳市革命文物普查工作和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普查登记表
2,我的爷爷张光耀,作者,原旬阳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关征兵
3,红色旬阳,旬阳市革命促进会,编
4,(光辉的岁月,战斗的历程)党史资料一书,旬阳市党史办,编
5,红二十五军军史一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军史研究院,编

作者简介:

华军,男,汉族,旬阳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业余爱好写作。中红网通讯员,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陕西省邮政文化艺术联合会会员,其数篇,文学作品发表在中,省,市,县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上。

本期编辑:刘萧姣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