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牡丹文化已有三千多年以上历史 文/笨马九方皋
author:笨马九方皋   2024-04-22   click:4084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被视为富贵、荣华、和谐的象征。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据文字记载:有三千多年以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一名鼠姑。味辛,寒,无毒。治寒热,中风,瘛瘀,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生山谷,一名鹿韭,今名丹皮。”《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其集结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牡丹花.jpg

最早记载牡丹的文字作为男女之间的定情物在《诗经·郑风·溱洧》中: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牡丹作为药物的文字记载在《山海经》中,《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书中多处提到芍药的野生分布,如“条谷之山,其草多芍药;绣山,其草多芍药;勾称之山,其草多芍药;洞庭之山,其草多芍药等”其分布地域相当华北和华中地区一带,当时芍药在这一地区广为分布。

牡丹花2.jpg

史书记载,隋炀帝(公元605-618)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牡丹由武则天引种宫苑以后,在长安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推广种植热潮,牡丹的分布也迅速由宫苑波及高级寺观、达官贵人宅第,从唐代开始,歌颂牡丹的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在我国好多城市历来有赏牡丹、赏芍药的盛景。它以其富丽堂皇的花朵形象,寓意着繁荣昌盛、富贵吉祥。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和诗词中都有对牡丹的赞美和描绘。

牡丹花3.png

洛阳曾是唐朝的东京,交通方便,贸易兴隆,城内园圃林立,有几乎家家种植牡丹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被誉为“牡丹王国”。

此外,牡丹也被视为中国的国花之一,其美丽和尊贵可见一斑。每年四月至五月举行的洛阳牡丹花会和菏泽国际牡丹花展等大型活动,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品鉴。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和养殖。

牡丹花4.png

除了在文化方面的价值外,牡丹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其花朵硕大而美丽,花色丰富多彩,花期长,是很好的观赏花卉。同时,牡丹的茎皮还可以用来制作药材、纸张等物品,可以说是一种集观赏、实用、文化于一体的优秀植物。

以上的文字记载可以看出,牡丹文化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且涉及到医学与园林学。

诗书记载情芍药

山海经描药物长

隋代皇家园艺媚

国姿高贵美名揚

牡丹自古文人爱

雨后清新气味香

姹紫嫣红游客醉

喜随春色艳八方

牡丹简介:芍药科,落叶小灌木。南北朝以前,牡丹、芍药不分,统称为芍药。牡丹为木本,芍药为草本。

拉丁语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文名字 :Subshrubby Peony、Tree Peony

中文别名 :百花王、鹿韭、木芍药、花王、洛阳花、富贵花,

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peony 或者 paeony (Paeonia)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

1、最根本的区别:牡丹是能长到2米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药是不高于1米矮小的(宿根块茎)草本植物。

2、牡丹比芍药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约15天左右。

3、牡丹叶片宽,正面绿色绿色略呈黄色,而芍药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

4、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药的花多于枝顶族生。花径在15厘米左右。

5、牡丹被称为花王。芍药被称为花相。

6、牡丹叶片偏灰绿,芍药叶片较有光泽。

7、牡丹比芍药花色丰富。

编者按

作者介绍国色天香的牡丹已有的三千多年以上文化历史,意在彰显“唯有牡丹真国色”之誉的牡丹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的象征意义。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幸福美满、富贵吉祥,其繁茂的花朵和艳丽的色彩代表着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牡丹的这些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因此,牡丹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历代诗人、画家的灵感来源,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歌咏牡丹的作品。牡丹更在艺术领域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也非常深远。推荐阅读赏析!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30929101642.jpg

笨马九方皋,真名张根劳。生于1954年,当过工人、农民,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在一线教学了37年,退休后喜欢旅游,摄影、爱好诗文。退休知晓童心宝,甘静学习公益忙。脚下走出千里路,手中挥笔写文章。2014年退休后,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和咸阳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58篇,在内部刊物上发表文章100多篇。在网络上发表300多篇。 

本期编辑:肖海娟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