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我的往事(78):乘务生活 文/李康平
author:李康平   2024-04-23   click:2193

安康机务段来宝鸡电机段学习的,主要还是西安铁路运校73届电力机车专业4个班的学生,另外就是周兴安、陈洪学、我以及检修车间的几个退伍军人。我们都住在位于宝鸡市斗鸡台的电机段对面实习楼里。我们来的时候几乎没有床位了,陈洪学是在一间宿舍的窗下插了一张床,宿舍里的雷金宝因为家在宝鸡,晚上不在宿舍住,就把他的床位让给我。

乘务生活照.jpg

退伍刚到机务段工作我才22岁,每个月能开支60多元钱,其中工资36.5元,每月15元筹建津贴,跑车每小时5分的津贴(当时一个烧饼也是5分钱,因此乘务员说跑车回公寓休息睡觉,翻一个身就是一个烧饼)。相比当兵每月津贴才6、7元钱,收入一下子高出许多。这在平均工资三、四十元养活一家的年月都算是高工资了。第一次每月能拿到这么多钱,花钱就没有节制了,真的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在宝鸡电机段实习第一个月我早把当月工资花完了,到月底的时候,竟然发现没钱买饭吃了,不得不向同事借钱。有了这个教训,再发工资的时候,我先买足了饭票,即使到月底手里没钱,至少还有饭票,不至于饿肚子了。说到吃饭,最难忘的是电机段食堂的“钢丝面”,其实是蒸熟的玉米面饸饹,这其实是粗粮细做的发明,但还是因为干硬又不像白面饸饹那样容易入味,吃起来难以下咽,因此得名“钢丝面”。当时城镇居民口粮实行定量供应,每月粗粮的比例最多占到6、7成,不吃“钢丝面”,又吃什么呢?

在宝鸡电机段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回到安康。机务段在安康东站以东叫沈家窝子的地方,以襄渝铁路为界,路北是机务段运转和工厂车间,路南是家属住宅区。机务段因为刚筹建,还没有太多的老职工,因此我们从宝鸡学习回来的年轻单身职工都分配住在家属楼。我和陈洪学、鲁伍栓、鲁志文4个人住在一套一间半房里,我一个人住在外面2米宽3米长仅有6平米的半间里,陈洪学他们3人住里间大屋。还是当兵养成的习惯,我晚上9多就要睡觉了,就像部队晚上9点钟响过熄灯号就该睡觉一样。当时正是夏天,我每次放下蚊帐确认蚊帐里没有蚊子才睡,心静自然凉。再热的天,我照样能安睡。可是每每总到晚上十一、二点醒来,不是热醒,而是被蚊子咬醒。开灯才发现蚊帐里总有一两个刚刚吸满血的蚊子。这是怎么回事?

我还在纳闷,啪啪地打蚊子,却听到里屋的三个人窃笑。还是鲁伍栓忍不住告诉蚊子是怎么进去的?原来他们见我睡得香,而他们却热得睡不着,便过来悄悄地掀开我的蚊帐,有意放进蚊子到蚊帐里开咬。我笑骂一声,打死蚊子继续睡。朋友之间的恶作剧,又能怎么样?

作者简介:

李康平老师.jpg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肖海娟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