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父亲今年已经七十有余。看着这转瞬即逝的岁月,我的心里在想,让养我的人老的慢一点、再慢一点。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当再过十年、二十年……我叫一声“爸”,仍然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父亲出生于1957年3月19日(阴历),过去人的生日都是按照阴历算的,阴历纪年源自于我们的先祖,农村人说这种算法比较准确。这段时间我竟然把父亲生日记成了阴历三月十八,今天翻看父亲一张旧的身份证,才发现记错了日子,让我的心里多了几许惆怅。
在我小时候,村里老一辈人对我讲,你爸小时候吃了很多苦,在你父亲出生没多久,奶奶就过逝了,父亲从小是我的祖奶带大。爷爷后来找了新的奶奶,父亲有了众多兄弟姊妹,即便如此,父亲也未曾享受到应有的母爱。可以说,父亲的童年、少年是苦难的。大概源于这个,从小父亲就对我和妹妹疼爱有加。
父亲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家乡从事的教育行政工作,当过教育专干、教育组长、中学校长、中心校校长,在工作上,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但是对家乡的教育事业也是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一丝不苟,不贪不占不卡不要,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年期末统考,实行全县评比,父亲管理的乡镇教育质量,几乎年年包揽第一名。那时候恰逢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建设,父亲的足迹更是走遍了家乡的沟沟岔岔。一路走来,家乡的老师以及认识父亲的人,都说父亲是好人。
到了退休年龄,父亲从工作岗位退下来,本来到了应该享福的时候,但是父亲为了补贴我,比没有退休还要辛苦,和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耕地也是年年耕种,同时还干起了司仪工作,多少年来,让我很是愧疚。由于父亲本身是做教育工作,对于做司仪也是得心应手,这些年司仪干的也是有声有色,不管谁家红白喜事,也都愿意请父亲去。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人的诗句,瞬间让我泪涟涟。走过一半人生的我,也终于知道,孝敬父母,便是和他们多说话、多聊天,人的一生,轰轰烈烈也好,平平淡淡也罢,走到最后,只亏欠着父母,唯有报不完的父母恩情。趁着我们还没有老,趁着父母还健在,多陪陪父母就是最好的报答。切莫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
杨绛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当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没有任何人,真心实意地疼你爱你。”杨绛的这段话,更是让为人子女者明白,珍惜当下,在父母长辈们都在的时候,多陪伴他们。正如歌里唱的:“有房有车不算富,有爹有娘才是福;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
二二年的时候,父亲在给我接送孩子,当时临近父亲生日,我心中一直在想,约下在西安的几个亲朋一起吃顿饭,给父亲过个简单的生日。但是到了跟前,因为疫情尚未离去,时不时就要做核酸,不管去啥地方都要查验健康码,便没有成行。父亲生日那天,我定了生日蛋糕,和爱人、孩子一起在家给父亲过了生日。
父母在,不远游,可为人子女的我们,却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父母需要陪伴的时候,飞落到了远方。我的两个爷爷和奶奶也都是在七十岁左右的这个年纪走了的,好几年没有回家,记得二叔也退休好几年了,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家里的长辈们,我的叔叔姑姑。四叔和四婶这几年在外打工也是多年未见,只有二叔三叔和二婶三婶在老家。我没有在家的这些年头,也多亏了叔婶姑对我父母的照顾。

还有那些年和我一起长大的弟弟妹妹们,也都是好多年没有见面了。我在想,我们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在我们的父母还都健在的时候,每年大家能多聚聚!且莫要等到人生只剩下归途和长满野草的老屋。
岁月不饶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爸,在今年的生日到来之际,祝福你生日快乐,祝你和我妈少一些病痛,身体健康,年年有今天,岁岁都平安!
书于2024年4月24日(父亲生日前三天)
作者简介:

郝晓东,笔名:初心,籍陕西洛南,现居西安浐灞国际港,创作有多篇诗歌、散文、小小说等文学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平台。
本期编辑:刘萧姣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