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当年在神河中学高中年级的我们也都是青春少年。尽管那时人们的穿着几乎一律都是蓝、黑、灰色的单调色系,但每个人还是会想法穿得干净一点、整齐一点、漂亮一点。那时每人每年定量发给一丈多布票,买一双袜子也要2寸布票,买布做衣都要凭布票,一年的布票只够一个人做一身新衣,那时基本上都是只有过春节时才买新衣服穿,一穿就是一年。那时还没有的确良之类的化纤织品,穿的可真正是纯棉制品。因此当年很时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勤俭过日子蔚然成风。

当年商店买不到成衣,穿衣都买来布料量体裁衣在缝纫店做。那年夏天母亲给我和弟弟每人做了一件新衬衣,那时的白布不那么白,有点泛黄。为了让白衬衣显得更白一些,不等穿脏了就用力地洗白。商店还卖一种专门用来给衣物增白的增白剂,洗干净的衬衣用增白剂浸泡一下再晾干,会显得很白很漂亮。后来有同学发明在脸盆里滴几滴蓝墨水浸泡,显得白得发青,也能起到增白的效果,还省了买增白剂的钱。
现在的衣服大都是经磨耐脏的化纤织品,怎么穿也穿不脏、磨不破。我们那时穿纯棉衣服还要挑担子、背背篓干活,衣服很容易磨破,破了也不扔,打个补丁继续穿。因此穿打补丁的衣服不但没有人笑话,反而觉得勤俭节约是一种时尚。有的男同学即使穿打了补丁的衣裤,那补丁打得也很用心,两个膝盖、屁股蛋和上衣胳膊拐对称地打上椭圆的补丁,再用缝纫机密密地扎上一道道像年轮一样的圆圈,不但不觉得难看,反而挺流行,有的还没等衣服穿破就打上补丁防破。
记得有段时间非常时兴穿日本尿素袋子做的裤子。那时我国从日本进口大量尿素,装尿素的化纤包装袋是用尼龙做的,就有人拆开尿素袋洗了然后染成黑色,就看不清原来包装的标识字样。每个尿素袋加点辅料就能做一条裤子,穿上抖落、飘洒、凉快,还省了布票。母亲就曾给我做过一条,穿上还觉得挺美。
那时布料染色也都是自己染,商店有卖染料的,拿回来用铁锅烧开水放入染料,再将布料放进去煮,然而拿出来漂洗至水清就可以了。有的染得不好,尿素的字样还隐约可见,那也不在乎,照穿不误,还是觉得很美。
还记得我姐李冰那年从陕北来,我知道我姐心灵手巧学过裁剪,会做衣服,我便让姐姐给我做了一件里外两面都能穿的灰色夹克,一面是拉链、直兜,一面是扣子、斜兜,一件衣服可以当两件穿,可是我却一直舍不得穿,“时尚”了两回就收起来,等我再拿出来穿时又长高了,反而再穿不上了。
女同学的时尚发型也是照着样板戏女主角的发型,要么留“喜儿”式扎头绳的大长辫子,要么梳“柯湘”式的齐耳短发。女同学洗过头晾发的时候,偶而披着一头散发进到教室里来,大家反而觉得不好看。现在披一头飘逸的长发才显女孩时尚美丽,而那时只有疯子才披头散发。
高中毕业那年,母亲说我个头长得太快,刚刚做的衣服还没穿几天,就觉得短了。早就说要做新衣服了,因为说高中毕业年底就要参军入伍,所以一直让我将就着。一天,我换下身上要洗的衣服泡进水盆,却找不到合适的衣服可换,现有的衣服不是短了,就是瘦了。实在是将就不下去了,父亲给我找出一件他的旧衣裳让我先换上。
这是一件已经褪色了的蓝卡其布中山装,除了腋下和衣兜盖下面还能露出原来的蓝色外,领口袖口有点磨得开了线,其余的地方都已经洗得发白了。穿上父亲的这件旧衣裳,居然大小挺合身。这是我第一次穿四个兜的中山装,印象中那是大人才穿的。如今让我穿上,立刻就有了长高长大了的感觉,整个人都有些飘了。
等我当兵回来,还问过当年我穿过那件父亲的旧衣裳?母亲说早卖给收破烂的了。可是我却总在心里想念着父亲那件蓝白相间的旧中山装,蓝的是生活年轮,白的是岁月苍桑,都全部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永远也抹不去了。
作者简介: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刘萧姣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