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构元镇林相村,北靠秦岭南麓羊山角下,东边是大磨沟,西边是中沟,出口是汉江。这里沟壑纵横,山峦叠嶂,一梁两坡,遍地是出金的地方。林相是浩瀚天空下一滴藏金的尘土,隐隐约约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上。
在这苍穹之下一片洪荒之力,先民在此处开垦而安居,渐渐的有了半坡、肖坡、麻塔庄、张家山、王家山、赵岭、椿树岭等村庄。(这条梁上由原来三个村合并后为林相村)先辈们长期与自然界和稭共处中,增长见识才能,从而有了石匠、铁匠、木匠、箟匠和泥瓦匠等能工巧匠,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聪明劳动智慧,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生产力发展,在开垦造林造地,兴修农田,保护水土流失中长抓不懈,在历史变迁中,过着漫长的农耕文化生活。
这里生长着五谷杂粮,又有核桃,栗子,柿子和拐枣等果木,又有烟叶、磨芋和黄姜等经济作物;这里有饲养牛羊放牧地方还有养猪场;这里山货特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资源。
高山之上,云雾缭绕,细雨绵绵,风云变幻,雨雪润物,土滳饱和,四季庄稼兴旺。每逢霜降前后收获季节,农户既要收拾大豆、包谷等五谷杂粮,又要播种小麦和菜籽等来年农作物;还要收拣拐枣甜杆子,准备酿酒,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袅袅云雾缭绕的山间田园,各种小鸟划破天空的烟雨,在树林和田地中飞来飞去寻觅食物;野猪也窜进包谷地红苕地刨食,祸害庄稼;野兔子也窜了出来跳到地边路边和庄户人家院垻上。深秋时节,树叶被风刮得哗啦啦响,飘飘洒洒的椿树籽、橡子豆豆落了一地,核桃和栗子也裸露在地头旁,还有熟透了的红柿子揺摇摇晃晃地挂在枝头上,等待着庄户人家拾掇。
大自然周而复始地变幻莫测,人类也是在与时俱进中新旧交替。生产与经营也在同步转变,进行开拓创新。
林相李家岭至庙岭大沟河一带储藏着宝贵的金矿,八十年代初,当地农民自发开采,有的农户捞到了第一笔金,率先盖起了楼房。后来金矿收归国家管理,停止私人和集体开采。从此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农民以烤烟为主体的农副产品产业转型发展。
岁月如歌,流逝的光阴似箭,如花落尘埃。林相上下老院子已人去楼空,留守农户所甚无几。老一辈人相继离世,有的农户把房子建在山梁边公路两旁,也有的迁居旬阳。这里小学校也撤了,小娃娃们上学到几十里构元镇上。好在有一条乡村公路,连接着外面世界。留下来的农户们更忙了,地还得种,牲口还得放,农耕和烤烟照样以如既往。在农村只要有劳力,无论种粮种菜种烟,或烤酒,饲养牲口,一年的经济收入不比在城里打工差多少。新农村建设需要劳动力,更需要青年人才,凝聚更多更大力量,才能振兴乡村,共建美丽乡村田园。

你看看,林相那条水泥路像条灰白色纱巾,披在绿色地毯上,环绕着逶迤的群山上。那青山秀岭下的村落里大豆、洋芋、核桃和烟叶等等,那些生猪和山羊,源源不断地从村口装车,运往各地城乡。
秀丽林相,烟雨飘飘,那一片片绿绿葱葱的玉米、芝麻和红苕秧,正在拔节生长。那公路两侧山边,碧波荡漾,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作者简介:

刘家胜,中共党员,旬阳市棕溪镇人,蜀河中学六六级老三届,下过乡上过襄渝铁路建设,曾在旬阳县棕溪区综合厂工作。现在是旬阳太极城文化研究会会员,《旬阳人网》特邀作家,个人公众号(春意刘家胜),美篇会员,90多篇作品40多万阅读量,在(旬阳乡土文学)等各种平台发表近百篇20余万字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本期编辑:肖海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