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天津自然博物馆,我远远就望见隔壁天津博物馆外墙上喷绘的巨幅海报,其顶天立地,足足有20多米高,上写“沽上风物——天津民间工艺展”,便拐进去游览了一番。

展览分为“津城与津民”“名士与绝技”“富贾与广厦”“闲情与纸鸢”四个部分,用80余套各式馆藏民间工艺品展示了津城独特的风土人情,既有年画、彩塑、剪纸、刺绣,也有包镶、面具、灯画、月饼模子,还有木雕、砖雕、风筝以及蛐蛐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且大部分为清朝与民国时期的老物件,许多还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其中自然少不了鼎鼎大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首先吸引我的是一张《美人图》,上绘两位美女,她们都是鸭蛋脸、蛾眉、凤眼、樱桃小口、尖下颌,温文淡雅,秀色可餐。《三女刺绣图》与《美女婴戏》也大同小异,柔美之姿撩人,脂粉之气扑鼻,没想到年画也能如此博人眼球。
相比之下,彩绘泥人则更富有立体感。众多泥人张展品中,无论是葬花的林黛玉还是带娃的渔妇,都是浓眉大眼体态丰盈,充满活力与朝气。而大型彩塑《钟馗嫁妹》更是撼人心魄,阴间的驱邪斩祟将军钟馗骑着高头大马率领20几个小鬼来给新婚的妹妹送行,他们手持“肃静”“回避”的牌子招摇过市,个个活灵活现,跟人间狐假虎威的魑魅魍魉无异。细观之下,我由衷地赞叹艺人的高超技艺,而接下来的游览又让我大涨见识,对天津风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包镶寿星”旁边的介绍说:天津人不时兴年年过生日,60岁之后才庆生,亲朋好友要送寿桃、寿面、寿帐以及包镶寿星,其是用布缝制而成,里面填充棉花,具有很强的多维效果,所以备受欢迎,但它已经失传。还有一样东西我初次见到,就是“饭花”。除夕之夜祭神时,人们要在贡品上插带有吉祥图案的纸卡,此即饭花。图形有鱼、桃、鹿、象、瓶、麒麟等,不外乎寓意年年有余、富贵吉祥、平平安安等吉语,颇耐人寻味。

展览中还有许多精雕细琢的木雕、砖雕插屏与窗棂,三四层的镂雕足以展现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让我连连称奇。风筝魏的作品也令人叫绝,无论是螃蟹风筝,还是长龙风筝,都比例协调,栩栩如生,而且大多可以折叠,收纳于小盒之中便于携带,这放在清末肯定是遥遥领先的存在,执津门风筝之牛耳。
浏览着众多天津民间工艺品,我不由得慨叹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滋养一地的风俗,九河下梢的天津卫融合了兵营风骨、漕运风云、京畿风范、山海风光以及欧陆风情,在交融中特立独行,于独到处兼收并蓄。而“天津民间工艺展”则是一个绝佳的窗口,可以通过它迅速见识津门多元文化的根脉,解读津沽独特魅力之所在。风物长宜放眼量,漫览天博满华章,“沽上风物”值得一游。
2024.9.5
作者简介: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文中音频为作者播讲制作。
本期编辑:刘萧娇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