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皮影戏,大家都很熟悉一个高大个、很帅气拉皮弦的小赵,他的皮弦拉的特别的好,善长道情。长年四季带领皮影班子奔波四面八方,东西南北,城市、乡村,山山岭岭,给人们传送道情皮影戏文化……
小赵少时就酷爱文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后来跟师皮影班正二八经的学道情,自已也能来几下。
小赵老家在沙沟,他的父母双亲都热爱传统文化:父亲在当地很有名望,善长花鼓,孝歌。母亲更爱唱花鼓,随口就能来几段。后来在县城买房定居,结识了不少的文化人,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
小赵受家庭传统文化熏陶也爱上吹拉弹唱……l978年他18岁拜舅父学道情演皮影戏,又跟李家表哥学拉皮弦,1985年25岁的小赵已岀师,自已单独领班四处献演,由于他性格豪放,朋友众多,县城及乡村有红白事都请他演皮影凑热闹,他自已也能来几下道情如《石龙洞》,《左连成告状》,《金镯玉环记》,《拣红灯》等。范围越演越大,小赵的名声越来越响。当时县里管文化部门的刘景才局长看重了他人品,演技和威望,请他出山带领全县分散在各乡村的皮影班子,县上春节文艺活动让他皮影班子共同参与为弘扬旬阳非遗产文化岀谋献计。
正当小赵热衷传承道情的时候,社会上谣言不准皮影上演,于是停了好多年,看不到皮影上演。在那几年皮影几乎灭绝,他高瞻远瞩,乘此机会收购了好几套全套皮影,本县的外省的都有,直到现在家里还保存的有精品全套皮影。
几年后县委马书记上任:提出文化兴县,文化强县,文艺下乡村,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把非遗传统文化皮影挖掘出来让人们分享快乐。从此道情皮影戏有了生机,每年春节文艺演出都安排有皮影戏舞台展示,而且红色故事编排用道情新戏老调唱腔演出非常受观众热评。刘景才老局长非常爱惜敬重人才,前年文化局专门为小赵每月划拨工资一千元。他干劲更足了,因为文化部门专管文化,皮影戏是难得的戏种,极需要有人传承。所以有上级重视,善于发现人才,小赵就有大展才艺的舞台。
每逢一年一度的春艺展演,皮影构元班子上场在文化馆或是老城体育场,小孩、大人都争先拥挤屏幕后看到耍影子的师傅怎样耍影子,看敲打吹笛师傅一人操作几样乐器,还有那位高大个子长相非常帅气拉皮弦的小赵,正全身贯注拉弦子,你听那一会高昂;一会优扬婉转,使人听的如痴如醉……
小赵一年四季带着他心爱的皮弦,马不停蹄的东西南北,前山后岭,四面八方,县城乡下奔走,人不停,弦不停,手机电话也不停。总是这里正演,那头电话又来约戏,有几天几夜睡不好觉,但他为了活的快乐,有意义,逍遥自在,在传承非遗传统文化发挥了余热,小赵自豪的说:玩呗,玩的有意义,政府承认我们道情文化,给予支持鼓励,玩也有劲头。
2010年安康市首批《红白理事会》成立,小赵是发起人,旬阳全县分布在各个乡镇少数道情皮影班子由他组织起来统一领导调配,形成规范化的民间传统文化组织。
红白理事会有组织有纪律以宣传弘扬传统文化为主例:
白事行孝歌:
前朝行孝是大舜,为母历山把田耕。后来登基管万民,天下行孝第一人。丁郎刻木行孝道,朱师割肝破本身。孟仲哭竹冬生笋,郭举埋儿天赐金。
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承先启后,代代相传。
红事:结婚大喜
开路就望妹长走,开沟就望水长流。石灰里面翻筋斗,一心就想到白头。
过寿:有八仙庆寿等。还有赶庙会都是为热闹有吉庆氛围约请皮影去演一场。吕河桂花十八盘,其它乡镇的泰山庙,药王庙,火神庙一年一度传统民间文化都能利用庙会展示皮影技艺;
昔日,曾经冷淡一时的皮影戏如今似雨后春笋节节拨高旺盛。
传统民间文化更需要走创新路,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安排下把红军革命故事改编道情皮影搬上屏幕,在城市、乡村和校园广泛宣传展演,又把古典民间文化皮影改编人戏在舞台演出……场场爆满,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十大习主席提岀文化创新,文艺创新,道情皮影也要创新。
小赵因有了皮弦添了诸多乐趣,爱上古典民间传统文化更使他整天忙的不亦乐乎,这就是他人生理想。踏踏实实做好道情皮影戏的传承人,使古典民间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阔步前行,把道情文化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