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过了腊八就是年 文/郝玉静​
author:郝玉静   2025-01-07   click:4484

时间如白云过隙,稍纵即逝。不知不觉一年已接近尾声,今天已经是传统的“腊八节”了。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年的气息日渐浓烈起来。

腊八节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3.jpg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北方,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腊八节”也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我身居北方,从小时候记事起,我就喝母亲做的腊八粥,吃腊八面。那味道余味无穷,时不时勾起我的回忆。

记得腊八节前夕,母亲早早就开始筹备了。脸盆盘里装上一些小麦,去到邻居家等候捣麦仁。寒冬腊月天,北风呼呼刮着,母亲却不畏严寒,为了让我们能吃上腊八粥,她站在寒风中耐心的等着。

因为那时候的人们,喝腊八粥已经是个习惯,所以人们都轮着在石臼捣麦仁。

麦仁捣好啦,还需要准备腊八面的食材。逢黄堡会,母亲就去会上卖鸡蛋,鸡蛋变卖的的钱再购置豆腐,红萝卜,大葱之类的。

每到腊八这天,母亲天不亮就开始拉着风箱做腊八粥了。那风箱吧嗒吧嗒的声音,惊醒了我们。由于天冷,蜷缩在被窝里的我们,懒得起床,就眼巴巴的等母亲叫我们喝腊八粥。

母亲做腊八粥可用心了,她提前把豇豆、麦仁、玉米仁、红小豆用开水泡着,泡开后做起来熟的快点。熬好的腊八粥里,母亲会炒点葱花,和点面糊糊倒进去,再放上盐,调料,吃起来可香可香的。

做好的腊八粥,先要祭祀天地,祭祀列祖列宗;然后,再让我们姊妹分头给邻居家送去几碗。母亲说,送的家数越多越好。邻居们也会把他们做的腊八粥给我们端来品尝。做完这些事情,我们才可以享用腊八粥了,那迫不及待的样子,至今清晰可见。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腊八粥,有说有笑,幸福感充盈着每个人的心。

腊八粥是腊八节要喝的粥,还有吃腊八面的。

母亲把在黄堡会上买的红萝卜,大葱,择洗干净。葱切丝,红萝卜和豆腐切丁,将这些菜烩在一起,熟后放在盆里,等面条做好了,就烩在一起。有时候还打两个鸡蛋烩在一起。那味道是绝对的美味佳肴,想着都垂涎三尺。

儿时的腊八节,有母亲的辛劳,才换来令我终生难忘的美味。如今的腊八节,没有儿时母亲做的腊八粥,腊八面,我也就找不到“腊八节”的味道了。

作者简介:

郝.jpg

郝玉静,教师,自幼酷爱文学,工作二十多年以来,坚持写日记、生活随想,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编写了《我的平凡世界》,《我的教师之路》,《曾经走过的日子》,《花絮》,《生活拾零》,其中《我的师范生活》一文收录在《一代中师生》一书,曾有多篇论文,文章发表在网刊、杂志、报刊。2008年被中国教育学会聘为研究员。我坚信,我人生的路有多长,我的笔耕就有多远。

来源:塬上人家

 编辑:刘萧娇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