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蛇年春晚的亮点与启发
在2025年这个特别的蛇年,春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年度文化盛事之一,其亮点内容丰富多样,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盛宴,同时也传递了多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信号。
2025年春晚的主题是“巳巳如意,生生不息”,这一主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巳”是中国农历地支之一,象征着蛇年,代表着智慧与灵动。“如意”寓意吉祥和美好生活的期盼。“生生不息”则表达了生命的延续与繁荣昌盛。
2025年的春晚有这么几个亮点:
1、科技融合创新:AIGC技术被广泛应用,如让古籍、古画中的人物“动起来”,在歌曲节目中生成特色人物、环境背景、场景元素等视觉内容,丰富舞台效果。阿里云的通义大模型AI技术还创造了类似科幻电影“子弹时间”的效果,通过“天空环绕视角”呈现武术表演《笔走龙蛇》,为观众带来360度全方位的视听享受。此外,利用XR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对春晚舞台呈现的古建筑群进行大场景扫描和三维建模,打造出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
2、文化传承与创新:舞台造型宛如一柄“如意”,连接主舞台和观众席,增强了春晚的沉浸感和互动感,传递出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节目中有以“红包”为主题的歌舞,融入剪纸、皮影、中国结、风车等非遗和春节民俗元素。还有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妞妞合唱团,在虚拟现实等技术加持下,一方舞台幻化成广阔宇宙空间,再现九天揽月千年梦成。
3、节目内容丰富多样:语言类节目多达10余个,内容聚焦“银发经济”“人工智能”等热门话题,反映当下社会现象和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歌舞类节目也有很多视觉奇观,如英歌舞亮相春晚舞台,伴随着“满眼东方潮,盛世舞英歌”的嘹亮歌声,尽显中华民族自信昂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还有粤语金曲串烧《湾区乐好》,向新征程上扬帆远航的粤港澳大湾区送上“粤”来“粤”好的真挚祝愿。
4、跨界合作与创新:北京台春晚中,关晓彤、胡先煦、王宝强等三地嘉宾联袂表演融合戏曲、曲艺、杂技等元素的歌曲。总台春晚的小品《借伞》围绕《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经典桥段,巧妙串联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个剧种,在一连串不期而遇的“误会”中拉满喜剧效果。
5、互动性增强:今年春晚首次启动了“春晚体验官”项目,向在各自岗位辛勤奋斗、追求美好生活、可爱可敬的普通人发出邀约,请他们近距离体验春晚的台前幕后。此外,新媒体互动量超28亿次,其中“竖屏看春晚”的新形式受到了年轻观众的青睐,直播播放量高达4.96亿次。
通过春晚,展现出以下几点看点:
1、文化自信与传承:通过大量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非遗文化、传统戏曲、民俗等,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呈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表达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科技创新引领:AIGC、XR虚实融合等前沿技术在春晚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强大实力,展示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向世界传递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自信和进步。
3、关注社会热点与民生:语言类节目聚焦“银发经济”“人工智能”等当下热门话题,以及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和情感诉求,反映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时代发展的思考,使春晚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4、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台春晚首次实现京津冀联合录制,展示了京津冀三地在文化上的协同发展成果,体现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和趋势,有助于加强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
5、国际文化交流与互鉴: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总台春晚,在融入更多非遗元素的同时,还将以春节文化为纽带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2025年央视春晚不仅延续了以往的高水准,还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以“文化自信”为内核,通过地域联动、技术创新与情感联结,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无论是豪华的明星阵容、创新的语言类节目,还是分会场的文化特色,都让人印象深刻。这台春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