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书记“送礼” 文/任登庚
作者:任登庚   2025-03-05   浏览:7528

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陕南还没有撤区并乡,王兴隆一直在原旬阳县甘溪区的大岭乡工作,从副乡长直至乡党委书记,整整干了八年。那时,旬阳县行政单位有十个区、六十四个乡,大部分地方不通公路、不通网电、不通电话,乡村之间的联系全靠人力往返送信。大岭乡有的村离乡上四五十里路,遇到紧急事情不能及时联系,经常耽误工作。

王兴隆在大岭乡工作时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从基础设施抓起,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解决了群众的疾苦。特别是给村长送礼一事,当地的群众至今都还在谈论着。

一九九六年六月的一天中午,王兴隆正在给烟站帮忙分发农药,只见阳坡村的李主任火急火燎地来找他。王兴隆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路,把李主任叫到办公室,在给递上一杯茶水之后就问有什么事。李主任也顾不上喝水,就慌忙忙地向王兴隆汇报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阳坡村和沟对岸的高水田村都在旬河的北岸。阳坡村虽然地处上游,但地势较坦,前几年就修通了村级公路。高水田村尽管地处下游,但是地势陡峭,无法同干线公路衔接,要想通公路就必须从阳坡村经过。上年高水田村在修公路时,阳坡村一些人开始要高价补偿,在公路修通以后几个捣蛋鬼又挡着不准车子经过,给邻村出不尽的难题。后来还是王兴隆去给协调,亲自到家家户户去做工作,按照国家的“三通”(即:通公路、通网电、通电话)的政策进行了落实。但王兴隆走后个别户又有了反复,两个村为这事经常闹纠纷。

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要通网电时,线路是从下游至上而来的,这样阳坡村的网电线路就必须从高水田村经过。高水田村的一些人认为:到了“六月工热时还”的时候了。几个人就组织了一帮村民向阳坡村要钱,一个线杆窝子就要一千元。这线杆窝子就是在荒山上挖一个坑,下面埋一个水泥墩,上面拉一根线,又不荒地,本来就可以不能要钱的呀!即使要钱,也就是两、三块钱就能打发的事,哪能这样漫天要价呢?要知道,当时一个乡干部一月的工资也不到二百元,这价要得确实太离谱了!

但是,那些要钱的人可不管这些,他们一口咬住:我们当初修路时给了阳坡村的补偿,现在他们牵线从这里过不给钱了就不准施工!这些人是打着为集体的旗号,因而很有煽动力,群众都跟上闹。村干部们心里也有气,另外还担心拦挡惹了众怒,就整天跟着大家不发言,弄得阳坡村的干部们好不为难。这不,从施工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天了,阳坡村去施工一直被挡着不准过,群众整天白耽搁工夫。

闹了这几天,已经激起了阳坡村的公愤,群众直吵着高水田村再不让接线就把公路挖了不准他们经过,今天已经有几个人回家去取家具了。李主任眼看着局面难以控制,只好来找乡上的领导求救。

李主任和王兴隆是多年的上下级关系,在汇报完了情况以后就故意用言语激开了:“王书记,去年他们修路,我们村上有些人不准过,当时还是你去协调的。你去一说,我们很听话,就让他们把公路修通了。今年我们牵网电,他们寻事不叫过,耽搁这么长时间了。现在,我们村上群众又要把公路挖了不准他们过,你看咋办?”

王兴隆知道李主任的意思,当时冷静地问道:“他们村上的群众挡着不准动工,干部们就不管吗?”

李主任气愤地回答道:“管,哼!他们村长还在一路呢,巴不得这事闹得越大越好!”

王兴隆又问:“你们现在挖邻村的公路,那前面的村如果看样子挖你们的路又咋办呢?”

李主任口气软下来了:“我是这样说一下嘛,哪能真的去挖公路呢?”

至此,王兴隆明白了:还是干部们的问题!

王兴隆从李主任的汇报中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思索了一会儿,也就顺势给他支了一个台阶:“那咱们俩说好:你负责保护好公路,我们想办法协调网电的线路,咋样?”

“行!反正要快,再迟一会他们就开始挖公路了!”李主任着急地督促。

王兴隆见李主任说话反反复复,当下心里就有底了。当下也没有着急,就喊来司机小梁,叫过在一边低声地说了几句。只见小梁笑了一笑,就到商店去取了几箱子矿泉水和一些熟食,又在烟站取了一袋化肥放在车上就走。

将要到两个村交界处时,王兴隆坐在车上看到对面一公里多远的山梁上坐着两堆人,他知道这是两个村的群众,当时把小梁轻轻地撞了一下,小梁就把车停下了。王兴隆故意问小梁为啥不走了,小梁说车子响声不正常,需要修理,不敢再上坡了。当下几个人下车之后,王兴隆就叫李主任喊高水田村主任带两个人过来拿一些东西。

高水田村的主任到来以后,王兴隆故意逗他说:“听说你带领群众在山梁上晒得辛苦,我给大家买了一些干粮。你家今年烟长得好,马上又要追肥了。我私人送给你一袋复合肥,表示一点心意。”

哈哈,能劳乡上的书记送东西,这自然是给了自己多大的面子!高水田村的主任当时自然是感激不尽,就兴冲冲地把化肥扛上了肩。

三伏天的太阳红似火,走在路上就像进了蒸笼。特别是扛着一袋化肥,走不上几步就浑身湿透了。高水田的村主任当时想到今天收这个礼可没有收好,但又不能明说,只好把苦水咽到肚子里。这样好不容易走到两个村的群众跟前,他又热又累,差点昏过去了。这时,阳坡村那些回家取工具要挖公路的人也到了。

王兴隆叫李主任给邻村的每人发过一瓶矿泉水后,又叫高水田村的主任给阳坡村的每人发一瓶。他当下没有提两个村修路和拉电的事,只是问两个村的群众能认得刚给发过矿泉水的人不?这倒惹得两个村的人都笑了起来,——早不见的晚见,咋能说不认识的话呢?

王兴隆这时倒高兴地问起了高水田村的人:“既然你们都互相认识,那你们中午能不能把阳坡村人的伙食给安排一下呀?”

“这有啥难的,今天来的大部分是亲戚呢!”高水田村的主任一说,还没等他安排,两个村的亲戚们就自动地走到一块去了。

“今天掮一袋化肥累不累?”王兴隆又问起了高水田村的主任。

这一下高水田存档主任算是彻底明白王兴隆送给他一袋化肥的意思了。他后悔不该和群众一起做了糊涂事,书记今天用送礼的方法批评了他,还给他顾了面子。当下也没有回答王兴隆的问话话,却转向自己村的村民问了起来:“各位叔辈长上,哥姐老弟们:王书记今天给我送一袋化肥的意思我清楚了。我想,他给你们送吃送喝的意思大家也应该明白了吧?阳坡村和我们是梁前岭后的人,亲戚连着亲戚,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看看我们今天都在干些啥呀?”

“嗯嗯,今天这事是有些扭筋,不对呢!”几个老汉随声附和起来。

高水田村的主任继续说道:“我们今天挡着不准他们牵电,明天他们当然就会不准我们过车。真要是那样,以后我们货物的出进就是我刚才扛化肥的样子!咱们远的不说,就说今年各户那几千斤烤烟,还有的户过万斤呢,难道你们都朝烟站里背呀?我们为一些小事都和牛赌气一样谁也不让谁,你害我,我害你,那还谈什么致富呢?”

两个村的人都鸦雀无声。

村主任顿了顿,开始自责起来:“我今天收了书记的一个‘礼’,这比在大会点名批评还丑,比上一次学习班受的教育还深!我现在把话说明:我们村上谁如果再拦挡阳坡村,我马上去把他家的电线摘了,他家今后进出的烟草化肥也不准走这条公路上过……”

哈,村主任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说出以后谁还敢出面硬顶?王兴隆见状,当下不失时机地接着问了起来:“不错,你们去年修公路时阳坡村有些人给你们出了难题,但是现在你们的车还是在进出呀!难道你们能把他们少数人的过错记在全村人的头上吗?你们能忍心本村家家晚上亮堂堂,阳坡村户户黑咕隆咚吗?这样一个刁难一个能到啥时为止呢?”说到这里,他又转回来问起了阳坡村:“你们村上有人去年在人家修路时出了难题是事实,可是今天也不该要挖公路呀!你们刚说亲戚连亲戚,打断骨头还连着筋,难道能眼看着自己的亲人们把化肥一袋一袋的往回背,把烤烟一背笼一背笼的往出背吗?”

他这两方面的问话触动了大家的心灵,两个村的人们自动围成两堆讨论了起来。阳坡村的干部们批评了那几个要挖公路的人,高水田村的干部批评了那几个带头出瞎点子的人。最后两个村的人又拢在一起,大家都各自推选了几个年长的人出头商量,很快就把事情当场协调好了。

王兴隆把这件事情办好不久,大岭乡就被撤并了,他最后在县上的人事局长的岗位上退居到了二线。他虽然从大岭乡被调走了,但当地的百姓们都舍不得他。很多人把自己的小店换上了兴隆的名字,那“兴隆餐馆”“兴隆商场”等形成了一道分外引人注目的亮丽街景。特别是高水田村的主任非常感激,他说一辈子都忘不了王兴隆给他送的“礼”。他还把通村路改成“兴隆路”,一直和王兴隆像亲戚一样地走动着。

作者简介:

1-2306301A35YJ.jpg

任登庚,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共产党员,出生于1960年11月,家住旬阳市白柳镇佛洞村。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人文学会会员,旬阳市老促学会会员,在四级调研员岗位上退休。

1978年高中毕业后,历任代理教师、大队会计、信用社信贷员。1984年任副乡长,从此在乡镇历任乡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期间参加党校在职函授学习两年,离职在党校学习一年,在职参加《清明》《希望》小说函授学习两年。回县级单位工作后,历任正科级纪检组长、副局长、四级调研员。平时爱好文学,公开出版三部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变迁》。 


本期编辑:陈羽

责任编辑:肖海娟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