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观徐州博物馆之前,我发现它旁边还有座乾隆行宫,便进去逛了一圈。其面积虽然不大,但殿宇轩昂,曲廊迂回,花木繁盛,水石相映,碑刻琳琅,恍若一处小巧的江南园林,十分典雅隽永,游人更是如织似潮,热闹非凡,而我被行宫里的展览所吸引,对乾隆南巡了解得愈加深入。
乾隆爷先后六次下江南,他曾公开阐释原由:一是江浙官员强烈恳请皇上临幸,二是大臣建议其效仿康熙帝南巡,三是体察下情问民疾苦,四是陪母游玩以尽孝心。这些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但似乎故意隐瞒了实情,民间盛传旅游达人乾隆更多的是为了游山玩水,而专家给出的分析或许更加客观公允。
清军入关后,满族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操着吴侬软语的江南人反清情绪高涨,严重影响到大清国的政局稳定以及粮食供给保障,因此急需安抚。乾隆的南巡的确取得了实效,诸如减免赋税、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加恩士绅、培植士族、阅兵祭陵等等,极大地笼络了民心,疏解了满汉间的对立情绪,为打造“康乾盛世”添砖加瓦,可讲求排面的乾隆定会沉溺奢靡,这集中体现在营造沿途行宫上。
行宫不仅是帝王的招待所,要保证其吃好喝好玩好,而且还兼具办公职能,一国之君能随时处理政务,接见官员,批示奏折,甚至断案止争,所以其临时住所也不可马虎凑合。沿大运河共建有十多处行宫,仅徐州就有三座,与博物馆毗邻的这座因筑于云龙山北麓也被称作云龙山行宫。其最初的规模十分宏大,由三进院落组成,不啻一座迷你版的小皇宫。
乾隆四次驾临徐州,主要是为巡查河工,即督查防洪工程。自宋朝开始黄河夺淮入海,从徐州城侧穿过,并时常溃堤溢洪,使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河防设施尤显重要。乾隆在徐州亲赴河堤,现场办公,并火线拨付巨资用于营建石头护坡,有效阻遏了“黄祸”。
尽管下江南带来诸多益处,但弊端也显露无疑,好大喜功的乾隆在晚年叮嘱重臣:“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所以自此再无清帝南巡之事。
云龙山行宫早已今非昔比,不仅面积大打折扣,而且建筑也只存一座大殿,但还是值得一游,可以感受皇家花园的旖旎秀美,更能眺望渐行渐远的历史。而我又突发奇想,假如大清朝就有网络,乾隆肯定是天下第一博主,每天发发旅行见闻,兴致高了还可露脸直播,应该比特朗普要火出一大截,只是不知他会不会打开美颜,会不会因黑粉重提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六次南巡花费3000万两白银而大为光火,一气之下关闭留言功能呢?
2025.4.15
作者简介: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文中音频为作者播讲制作。
本期编辑:陈羽
责任编辑:肖海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