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九月份,林特园挖育林坑大会战运动月刚过。全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活动。这“三讲”活动只是在县级干部队伍中开展,要求各位领导分三个方面写出书面材料,主要是讲自己工作的失误,讲存在问题的根源,讲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乡镇领导被召集起来参加县级领导的“三讲”大会,给他们提出自己还没有讲出来的问题。
从活动的内容来说,乡镇是可以空过这一“讲”的。但是,县上干部们都联系的有乡镇,他们在讲自己的失误时就免不了要牵带上自己联系的单位。像我最尊重的方伟功,他在讲自己的失误时,就把阳山乡轻描淡写地“联系”了一下,整得我们狼狈到了极点,差点下不了台!
那天县上开大会。方伟功在会上讲过自己工作不深入实际的失误之后,就毫不隐瞒地列举了他所联系的阳山乡工作中存在着两大失误:在领导乡村工作方面有悖于群众利益的行为,例如向农户多余增摊农林特产税等等;在干部用人进口上有把关不严的现象,以至于增加了财政的负担。最后他在自己的改正方向中明显地表态:会后一定要亲自深入自己所联系的阳山乡,协助乡上把超收农民的特产税钱给退回去,把编制以外的人员清退出去……
会后,我找到方伟功,向他提出了质疑:乡上这两件事都是他知情并同意的,为什么又在大会上把这些作为错误提出来?这叫我们回去怎样纠正?没想到,他没再提纠正的话,却嘲笑起了我的无知:“你不懂!我们按照上级要求,材料当中必须要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不这样写,材料就验收不上,拿啥向检查组交代呢?这是向组织应付差事的行为,材料在会上一念也就归档了,不会有人去追究的。就是追究,也是工作方面的问题,到个人名下也不会有什么责任,更不会有人说你这个当书记的有什么不对……”
这就是说,他把我们推出去向上级交代了!在他列举的几件事中,超编制进人的事我倒不怕,这有文件,天塌下来先有高个子顶着。再说,你到全县去数一数,哪个乡镇没有超编的呢?这事要查起来,也是个法不责众的问题!难缠的事就是特产税,乡上设有金库,早上收回来的钱到中午就安排用了。收回的那些特产税,一部分用作解决办公经费,一部分给干部和教师发了工资,现在叫我们往回退,这和在老虎嘴里掏肉有什么区别?
不出所料,我的担心不是多余!方伟功的讲话精神很快通过阳山乡籍的干部传到了各村干部的耳朵里,村干部又急忙把这些消息传达给了群众。群众听了哪有个不高兴的:看,看,还是上级的领导英明,是青天,人家叫把特产税给我们退了!我们乡上的那几个干部,官不大,向农民收苛捐杂税倒是一个赛过一个。我们只道他们无法无天了呢,还是有人管着他们!既然县上的方伟功都说了叫退钱,那我们就向乡上要!
于是,阳山乡开始出现了很多支要钱的队伍。初开始是三三两两地到乡政府“问”政策,看能不能把特产税给退回去?后来是明目张胆地讨要,在乡干部们推得时间长了以后,他们就成群结队地到县上去上访,甚至把联名上访信件寄到了省市。
省市转下来的一封封群众上访信,县上一次次地来人当面批评,老百姓成群结队地到乡政府索讨……这样的几面夹击,把我们阳山乡的一帮干部夹在中间,如何搞工作?
……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到了十一月份,又开始搞乡镇机构改革,洵河县原来的三十个乡镇撤并成了二十个镇,我们阳山乡也在撤并之列。至此,那些要求退还特产税款问题和其他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就很自然地随着乡镇的撤并而消化了!
按照机构改革时期的惯例,我们这些乡镇领导干部在这时应该去找一找上级,活动一活动关系,以谋求下一步能弄一个比较理想的位子。但是,我在经历了乡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已经过了“四十而不惑”的年龄段,看透了基层的人情冷暖,习惯了日夜奔波的生活,对于职务的安排问题也感到无所谓了。我有这正常的心态并非容易,主要是得益于家乡老年人的说教。他们说:都去当官坐轿,谁来抬轿?都在官位上赖着不让,哪里有那么多的抬轿人?世上抬一辈子轿的人如是多,而坐一辈子轿的人又有多少?
从现实来说,我们现在的干部又不是什么官,也不是什么坐轿的人,不当领导了也不是什么抬轿的人,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况且我们的乡连名分都不存在了,乡上的干部们在一起闲谈时,都说时常心里空落落的,其他乡镇的同行们见了面,有的竟然开玩笑地说我们是“亡乡奴”。在这种情况下,我有什么基础去向人家讨价还价的呢?也正是基于这些,我最后才抱定了一个信念:还是相信组织!
选自长篇小说《变迁》第二十九章:【怎样评说】(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任登庚,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共产党员,出生于1960年11月,家住旬阳市白柳镇佛洞村。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人文学会会员,旬阳市老促学会会员,在四级调研员岗位上退休。1978年高中毕业后,历任代理教师、大队会计、信用社信贷员。1984年任副乡长,从此在乡镇历任乡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期间参加党校在职函授学习两年,离职在党校学习一年,在职参加《清明》《希望》小说函授学习两年。回县级单位工作后,历任正科级纪检组长、副局长、四级调研员。平时爱好文学,公开出版三部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变迁》。
本期编辑:刘萧娇
责任编辑:肖海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