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王国华:一部农村变革的画卷——读任登庚的长篇小说《变迁》
author:王国华   2025-05-12   click:6634

“任登庚出了一本书,是几十万字的小说,你见到了吗”?我的一位朋友这样问我。

这位朋友大概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用非常惊异又充满赞许的口气说:“没想到他能写出这样一部有分量的书”。

十多天后,我收到作者送来的长篇小说《变迁》。

我看长篇小说很费劲儿,不是不爱看,实在是年龄不饶人,看不到几页眼睛就发涩,字变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详细去读,洋洋六十多万字,那是够我看半年的。有一部分章节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有很多章节看后似乎意犹未尽,还想返回去再看。

这是一部反映山区农村变革的历史画卷,作品全景展现了改革开放给旬阳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变革带给人们阵痛的同时,不同人物扮演着不同角色。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山乡故事撞击人们的心灵,在心灵经受风雨洗礼后显露故事人物的各种面孔,让同一时代同路走过来的读者,看到自己非常熟悉但又即将忘怀的生活场景,勾起对曾经的历史酸楚和情感纠葛的回忆;也让新生代读者了解到他们的前辈在哪个时代所演绎的一幕幕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历史话剧,知道前辈们在风雨人生中所坚守的信念,所拥有的精神寄托和理想追求,真实还原了三十年旬阳大地的变革史貌,真实描绘出旬阳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里程。

任登庚是被大山裹着出来的,又是被大山压抑出来的农家子弟。他老家住在旬阳最大最高的山里,书中的主人公田自智就是他的化身,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初期,十年浩劫中他走完读书生涯,可以想象得到在基础教育阶段他能够学到的东西。

改革开放的春风荡开旬阳沃土,十年制高中毕业的他回乡务农,干不了重活,不会烧“火粪”,却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后来代理过小学教师,当过生产大队干部,又在农村信用社当过业务员。文化革命后恢复乡镇政权组织时给了他担任副乡长的机会,天上突然把一个大馅儿饼掉在他的盘子里,一下就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作者把个人的成长经历融入时代变革之中,就使《变迁》更具有它的现实性、生动性和可读性。

任登庚好在喜欢看书,还能写点儿小文章。在长期自我奋斗过程里,当然也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他有心收集,不断积累,逐步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名最基层的领导干部。《变迁》既是一部反映旬阳农村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也是任登庚本人在时代变革中的一部创业史和成长史。他生在基层,长在基层,做了领导身在基层。大量的史料,丰富的民俗,个人的阅历成就了这部巨著,所以就赋予了《变迁》的沉重感,当然也是个人的历史责任感。质朴的民间语言,独到的鉴赏能力,造就了《变迁》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山区农村工作繁杂多变。党的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教育,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硬着头皮”,“勒紧裤带”通电、通路、通水工程;左右为难的教育排危和建校;体制改革,撤区并乡,联产承包,责任到户,三统提留,减轻税负,救灾扶困,化解群众上访等等。一件件难分难缠的事务,一场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一次次棘手难辨的矛盾都贯穿在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发展地方经济这个中心,贯穿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民生之中。在《变迁》中,这些矛盾都一一得到了化解。《变迁》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基层干部的面孔,是无限超重的负荷,是难于抗争的压强。在超重的压力之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超人的睿智,超凡的创造,敢为人先,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他们的灵魂是圣洁的,他们的人格是高尚的。在处理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表现出立心为民,立党为公,立身于众,立德于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变迁》的灵魂所在。

搏击,较量,是成功的法宝。《变迁》中的人物特质鲜明,无论是领导还是村组干部,或者是普通百姓,各显可爱、可恶、可怜、可笑的个性。故事的生动来自这些人物可爱、可恶、可怜、可笑个性之间的碰撞、搏击和较量,结果就撞出火花,碰出激情。尽管这一群人各有各的身份,各有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社会背景,在变革中他们的命运和结局千差万别。大起者有之,大落者亦有之,大胜者有之,大败者亦有之,大喜者有之,大悲者亦有之,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改变社会面貌和个人命运的征程中他们都在努力地拼搏着,奋进着。有的在“摸着石头过河”,有的在追逐恰当的机会,有的在急躁冒进,还有的在急功近利。作者笔下的他们既是一群不能安分守己的“好动分子”,又是一群不能循规蹈矩,爱出风头的“激进分子”,同时还是《变迁》中的创新者,开拓者。他们所迸发出来的热情和激情才是《变迁》的原动力,在新潮思想、新潮行为与传统观念、传统思维方式的较量中展现着自我,追逐着梦想,实现着人生价值。

结识任登庚差不多二十年了。第一次走近他时,他在十里乡担任乡长,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坚忍不拔,有一股子“闷劲儿”,又有些“怪怪的”。想问我要修路钱,嘴里却不说,硬拉着去看他抓的一户黄姜种植园。帆布蓬吉普车开到一段新修的毛路上,几乎翻到岩下却没法儿调头,只好冒险开到路的尽头才调头又开回来。吓得浑身直冒冷汗,只好主动提出来给钱,让他把这段路扩宽整平。

任登庚不会张扬,更不会吹嘘。像农村烤酒的木甑子,肚子里装着已发酵的酒料,头上是一锅冰冷的水,溜槽一端放置很高,聚酒的木盘做得很大。他自己就像溜槽出口,处在最下端。心胸就像一只酒罐,结果装进去的都是醇香的美酒。正因为他的这种个性,才默默无声地出了一本震惊旬阳文坛的巨著。

不能说《变迁》尽善尽美,因为世界上尽善尽美的东西本来就不存在。在认真拜读《变迁》的同时,更想说的是不要因为出了一本书,成了一位名人就沾沾自喜。希望把文学视野放得更开,让文章更富内涵,再多历练文笔,让语言更为生动,更加精辟,更加完美。我在静静地等候他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写于2011年冬

作者简介:

王国华,旬阳县正县级调研员,著名作家。先后公开出版有个人诗集《山玫瑰》、《太极城的故事》、《在沃土里追寻》三部书。现任《革命老区·中华太极城·旬阳英才》大型系列丛书编纂机构副主任 。

本文发表在公开出版物《在沃土里追寻》和《旬阳文艺》2012年第二期。

本期编辑:萧筱玥

责任编辑:陈羽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