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当暮春的晨雾在枝叶间缠绵低语,砖缝里的苔花已悄然舒展腰肢。它们没有牡丹倾国的艳丽,却在熹微晨光中,以倔强的姿态勾勒出生命的轮廓。这让我恍然惊觉,教育的百花园里,也有无数师者如苔花般静默扎根,用爱承接知识的朝露;又如初夏骄阳,将温暖的光芒倾洒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上。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这抹温柔的光亮,走进那些镌刻着师德印记的动人篇章。
在江西宜春的重峦叠嶂间,支月英老师用四十多年的光阴,将自己站成了一座教育丰碑。19 岁的她背着行囊踏入白洋教学点,从此与深山孩子血脉相连。蜿蜒山路上,100 多根磨断的竹竿丈量着她的坚韧,200 多双磨破的胶鞋记录着她的执着。留守儿童因父亲爽约生日而落泪,她亲手折出 12 朵纸花串起希望;她将宿舍改造成 "爱心驿站",铝锅饭香飘着关怀。她是穿透山雾的暖阳,让贫瘠土地生长出梦想的新芽,让每个孩子坚信知识能照亮前行的路。
于漪老师如清晨最晶莹的露珠,书写着教育诗篇。六十余载深耕讲台,她坚信每朵苔花都有绽放权利。备课时,她如执着匠人反复打磨知识点,让自己化作永不干涸的 "活水源头";课堂上,智慧语言点燃学生求知火焰。她温柔的目光注视成长每一步,耐心话语润泽纯真心田,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留下师者最美身影。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只做好一件事,支月英、于漪便是如此,在她们身上,师德为先,师爱无疆彰显的淋漓尽致。
在我们身边,同样闪烁着璀璨的师德之光。任校长每日操课,总会第一个出现在操场,与学生们一同伸展、跳跃,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认真与专注。课间时分,他静立在走廊拐角,心系学生安全,目光温柔地掠过追逐的身影,不时俯身系紧孩子晃动的鞋带,指尖传递的温度,比春风更轻柔。他用无声的行动,传递着规则与协作的真谛,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诠释着 “以身立德” 的深刻内涵。任校长风雨无阻的坚守、躬身垂范的担当,让我理解了教育者的初心不在于豪言壮语,而在于用始终如一的行动。
薛静老师以细腻如丝的师心,守护着每一朵 “苔花” 的成长。她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总能捕捉到孩子眼中情绪的细微变化。作业本上俏皮的鼓励笑脸,家校沟通时的温言细语,都如春风化雨般,在理解与信任中架起了教育的桥梁。当她发现小吴因家长限制阅读课外书而眼中光芒黯淡时,精选购置了一本《少儿百科全书》送给他,并在赠书扉页写下:“愿你与书为友,在阅读中邂逅更好的自己。” 那一刻,师爱的光辉照亮了孩子的心灵。在薛静老师细致入微的关怀与润物无声的善意中,我明白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
我的师傅王绵老师,亦是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她的课堂严谨得如同精密仪器,红笔批注的习题满是专业见解,从解题思路到易错点标注,都凝聚着她对教学的极致追求。为打磨一堂课,她反复研读教材、模拟试讲,只为让知识的传递更加精准透彻。课后,她俯身课桌前的身影,是教育最温暖的注脚。当学生小宇因频繁计算失误而自卑怯懦时,她没有急于纠错,而是握住孩子颤抖的手轻声比喻:“进位就像接力跑,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使命。” 当工整准确的竖式铺满作业本时,那张藏着的便签上,鼓励话语:“努力是星,坚持是光,未来自会璀璨成芒”,成为了师爱最美的见证。师傅的言传身教,让我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专业素养托举希望,以赤诚之心点亮灵魂的神圣事业。
在崇皇这片教育沃土上,这样的教师太多太多。与永葆学习力和执行力的队伍同行,我仿佛向着好老师迈了一大步。回首初为人师的迷茫,再看如今的从容,我在前辈故事与身边榜样中领悟到:师德,是坚守、是关爱、是专业,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传承。
“以数为舟,载梦前行;以爱为帆,护航成长” 是我的教育信仰。课堂上,我精心设计生活化数学谜题点燃求知欲,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进步路径;积极搭建 “小老师” 互助平台,让学生在教学相长中共同进步。俯下身子倾听,与孩子同悲喜、共哀乐,我始终相信,教育是灵魂深处的温暖对话。未来,我愿以赤诚践行师德,用专业托举梦想,让理性与温情在校园交织,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长明灯。
同仁们,苔花正在承露绽放,阳光已洒满教育征途。让我们做扎根的苔花,以坚韧坚守讲台;做温暖的阳光,用爱驱散成长阴霾。愿每一堂课都成为滋养生命的雨露,每一次付出都化作学生前行的力量。因为,教育最美的模样,正是 “苔花承露绽春末,师爱如阳暖夏初”!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者系西安市未央区桑家中心小学老师)
本期编辑:陈羽
责任编辑:肖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