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通常用的是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来照明。也有供销社卖的马灯,有着漂亮的玻璃灯罩,算是一种高档精美的照明工具了。
那些年,普通人家为了省钱,便找来一个小墨水瓶子或是罐头瓶子就行。在瓶子盖儿的中间凿一个小孔,用一个薄的铁片卷成一个空心小圆柱,小圆柱长四五厘米,直径约半厘米。然后用棉花捻成棉绳儿当做灯芯穿在那个小圆柱里,一头用剪刀剪平,另一头则留着长长的捻子,放进瓶子里,一个简易的煤油灯做成了。最后,往做好的瓶子里倒上煤油,盖上盖儿,煤油就顺着棉绳儿往上走,等棉绳全部被煤油浸泡透了之后,用火柴点燃,煤油灯就有了亮光。虽然灯光昏暗成黄色,到那时却是唯一能照亮黑夜的亮光了。
我们那时候,便是在这样的灯光下,熬夜学习的。母亲是舍不得用煤油灯的,他常常会在黑夜里飞针走线,为我们纳鞋底,做针线活。手被针刺出了血泡,也不会喊痛。她是为我们节省煤油啊!
如今,无论城市乡村,到处都是灯火辉煌,煤油灯已经成了遥远的时代的记忆。可我,却在心里留下了一个挥不去的节,那是母亲,在黑夜里,依然摸索着为我们纳鞋底画面!
作者:杨进编,旬阳人士,太极城文化研究会会员,热爱文学,村村乐站长,茶文化,愿与文友共同学习。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