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在我儿时还是听父母亲讲过,因为他们生在旧社会长在旧社会里,家境富裕人家子女就送到私塾去学文化知识,将来有一个一官半职,给先辈争光。
寨坡的私塾学校是我多年以后才知道的。寨坡处于山大人稀的深山沟里,居住分散的人家或有钱人家的大庄院的子女们想求知是特别困难的。富裕户将子女送到城市上学,贫穷户只有望而兴叹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寨坡来了位双河的詹先生,他叫詹宏勋,年约三十来岁。到寨坡来后与当地的刘保长协商在寨坡创办私塾学校服务广大乡民子女。以后陆续接任该校,教书的是三官韩先生,河南的王南庭和邹山弟等先生,直到解放后改为寨坡小学,邹山弟继续教书,当地的刘兴邦当管账先生。
那时的教学内容为人之初,百家姓、杂志、上坛语和下坛语与解放初的语文大羊大等教学课本。
书费和办公费用包月制,那家有学生在私塾上学,老师的伙食本月谁家包,每年每户上学的学生给老师付五斗粮食或若干铜板。
在校的学生都是稍有钱家或地主大户,当官的子女才能上得起学,在校生一般有十几人到二十来人。
每逢年节请先生吃饭或给先生红包以示谢意。家长的诚意目的想请先生给自己的子女格外用点心教。
私塾对学生的管制特别严厉,一般都是以体罚为主。体罚分两种:1、背不过书的用三寸宽二尺来长的木板把学生放倒趴在桌子上,把裤子扒掉,专打屁股,二十或三十不等。2、用荆条扎成把约有三尺来长,写不到字或不用功写的学生打手板以示警告。
寨坡私塾的学生现已健在的王怀田今已69岁,在旬阳县城居住。私塾在解放以后改制为小学。新社会的学校教学课题和管理学生的方法与旧日的私塾体制大大不一样,教学新时代的文明语言,倡导文明行为,健康向上的教学方法。管理学生都是以说服、诱导建造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校园,把孩子们培养成有文化、体魄健壮、思想上进有用的国家栋梁。旧时的私塾早已不复存在,而今替代私塾的是新校园,我们今天要珍惜迎接美好的明天!
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时光,努力奋进,为以科学发展的盛世祖国更加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