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又闻桂花香 文/赵攀强
作者:赵攀强   2023-10-12   浏览:2763

早上起床晨练,刚出烟草公司家属院后门,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我问身旁的妻子,啥香?她说可能是桂花香吧。我们不约而同抬头眺望,发现大道两旁的桂花开了。这些桂花树,高大挺拔,葱葱茏茏,一字儿排列大道两旁的人行道上,前望不到头,后看不到尾,形成两条绿带,好看极了。树上开满密密麻麻的桂花,黄的黄,红的红,阵阵奇香,沁人心脾,令人心醉神迷。

桂花树.jpg

旬阳祝尔慷大道的桂花

触景生情,使我想起了童年在老家的一件往事。记得坝河流域有个村子,叫桂花树园。有次我随母亲来到这个村子的亲戚家上事。好像是亲戚家死了人,院子里人山人海,锣鼓齐鸣,锅碗瓢盆,吵吵嚷嚷。由于人多,床铺不够,大家只有坐在屋里守夜。无所事事,我独自一人走出院子,沿着屋后的林间小路漫步。那片林子,一直伸向河湾背后的山坡,挤挤攘攘,覆盖原野。适逢中秋前夕,满园桂花盛开,香气扑鼻,伴随着流水声声,悦耳动听,更显山村的空旷和幽静,从此我对桂花情有独钟。

桂花树01.jpg

据资料记载:桂花树为木犀科常绿乔木,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桂花可用于痰饮咳喘,腹脘冷痛,经闭痛经等。《国药的药理学》中记载了桂花除口臭的效用。除了药用价值外,桂花还可加工为桂花糕食用,有诗句“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为证。桂花更重要的是观赏价值,常见于园林公园、城市路旁、庭院盆景等等,人见人爱。其树姿端正优雅,树冠作“团团”状,线条柔和的树形给人安定平和之感。桂花品种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品系:四季桂、丹桂、金桂、银桂。

桂花树02.jpg

我这一生与桂花有缘。从安康农校毕业参加工作时,分配到小河区公所,大院里就有两棵桂花树,一棵在院子这头,一棵在院子那头,主干粗壮,树冠很大,伸出瓦房老高。每到九十月间,金黄色的桂花绣满树冠,活像两个大花球,竞相绽放,满院飘香,成为院中一景。茶余饭后,我们三三两两,坐在树下,谈家常,谝闲传,轻松愉悦,笑逐颜开。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来到桂花树下,来回走动,低头沉思,让桂花的芬芳清神醒脑,让秋夜的微风轻轻拂面,然后再回屋里,继续笔耕。

桂花树04.jpg

旬阳市委大院后院墙的桂花树

在市委大院工作时,办公室窗外的后院围墙下有一排桂花树,树冠伸到了三楼的窗沿。风来了,树枝摇头摆尾;雨来了,树叶淅淅沥沥;光来了,树下绿影斑驳。我看到那些鸟儿,叽叽喳喳,好像在热烈地谈话;一会儿从这个枝头跳到那个枝头;一会儿从树上飞落树下;一会儿从地上跃到窗台,睁眼望着,来回走着;有时还自由自在地走进窗内的屋子,站在我的办公桌上,静静地观望,好像在对我说:“老哥,在干啥呢?”每逢入秋,桂花盛开,满树朱红,遮住了围墙,好长一排,我知道它们都是丹桂,属于名贵品种。这时,蝴蝶来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麻雀来了,还有不知从哪里冒出的斑鸠,也来赏花了。它们在地上走着,啄食飘落下来的花瓣;它们在树上动着,有的飞旋,有的采蜜,有的闻香,充满陶醉感。我也深受感染,静静地站在窗前,不敢出声,不敢走动,担心稍有不慎,会惊扰了它们的美梦。有时实在按耐不住了,我就走出办公室,从三楼下到一楼,蹑手蹑脚,悄悄地来到后院,默默地站在树下,加入它们的行列,成为它们中的一员,沉浸在鸟语花香的世界里,忘掉了世俗中的一切。桂花快要凋谢的时候,那红色的花瓣,一朵两朵,三朵四朵,纷纷飘落;刮风下雨了,树上的花团,随风起舞,飘飘洒洒,形成美丽的桂花雨;再看地下,起初是薄薄的一层红粉,后来变成厚厚的一张红毯,真好看。离开大院已经两年,但我时常怀念大院,尤其是怀念窗外那些丹桂,多美的风景,多好的意境啊!

喜欢桂花,每天总想看到它,我就上街买回一株桂花树苗,把它栽到花盆里,浇足水分,放在老城衙门口县委家属楼五楼我家的阳台上。每天下班,我就搬来一把藤椅,泡开一杯热茶,取出一本新书,坐在阳台读书品茶,观景赏花。居高临下,青砖灰瓦的房子,鳞次栉比,高低错落,一眼可以望到老城下面的汉江,碧波荡漾,缓缓流淌。还有一江两岸的沙滩,以及水上的渡船。我买的那株是金桂,养到两三年后,枝叶繁茂,绿绿葱葱。每到开花时节,金黄的花朵爬满枝头,满屋生香,心情舒畅。

搬家了,我把这盆金桂带到新城菜湾烟草公司家属楼,端上五楼,放在阳台,经常为它松土,施肥,剪枝,浇水,精心呵护。外出时,我们把它搬到楼下,放在花园一角,托人给它浇水和管护。掐指算来,这盆金桂陪我走过二十多年,枝干越来越丑,叶子越来越少,花朵越来越稀,慢慢变老了,可是我一直舍不得将其丢弃,一如既往爱它护它。就像我的头发那样,虽然变白脱落,但我依旧认真梳理,经常清洗,天天如此。

我总觉得,有花的人生非常惬意,有花的世界最为美好,希望大家都来爱花护花,让我们周边的环境美妙如花。

来源:旬河浪花

作者简介:

123.jpg

赵攀强,陕西省旬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海外文摘》《散文选刊》《陕西日报》《延河》《安康日报》等全国各类报纸副刊和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余篇百余万字。曾出版《旬河浪花》《汉水情思》《秦巴放歌》《太极城絮语》《留住乡愁》《母亲的升子》等六部作品集。散文《在那大山深处》《又闻水笑声》《母亲的升子》《母亲的茶饭》《兰草花儿开》《油桐花开》《家乡的嫩玉米》《不语的表叔》《乌手指的小姑娘》《绿水环绕旬阳城》等先后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辅教材和考试卷。散文集《留住乡愁》荣获“首届丝路散文奖”。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