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早打“粮食政治学”牌会咋样? 文/訥 言
author:訥 言   2023-11-12   click:5457

读明朝的哪些事儿,发现讲到明朝灭亡,罪责首在政治黑暗与制度腐败。其实,这结论,要琢磨。

朝的灭亡,清军只是外,内因怕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两股农民军。这支农民军来自北一带。自成与张献忠都是陕北人,骨干也以陕北饥为主。

粮食02.jpg

陕北会闹荒?主兼并土地,民不生?完全对。陕北土地贫瘠,为主,地主不多。普通亩地,是闹旱灾,们也一样束手无策。实,出现饥荒的原因很简单:人口将近2亿,而粮食长的空间耗,难以负荷,各方出现溃的征兆。

同时,西北特别是陕北的军人及预备军人很多,是明军的兵库。全世界,军人都是必须安抚的,就是现在的美国,招录公务员也优先照顾退伍军人。然而,西北明军活得实在很惨。明亡之前二三十年,部队因为欠饷导致哗变的事件屡见不鲜。

是明朝官员没脑子,故意开罪军人?不是,农民军起义之初,也计划招抚,出粮赈济。但赈济杯水车薪,再加上克扣,“所救不及十一”。最后陕北义军卷土重来,席卷南北,不可收拾了。

如果农民军是普通农民,政府或许可以动用职业军人击败,但农民军的骨干也是职业军人,明军就打不赢了。因为职业军人,一边是有饭吃的官军,一边是快饿死的叛军,你说谁的斗志强?而且,官军也闹粮荒,不少官军跟农民军打着打着,饿极了,也造反了。

问题,可用“马尔萨斯现象”作解释。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为,人口增长必定高于粮食供应,最导致类危机。认为,这个问题无法本解决,就算粮食暂时长了,口也跟着长,但粮食可能永远长,。咋办?一种办法是育,马萨斯成这办法,但避孕药和避套之前的朝,节育只当作社会奇谈;另一种办法,马尔萨也说了,但不那就仗,互相杀戮最后,人死得差不多了,残存者可以继续活。

大明帝国剩下这路。

饥荒引发叛乱,反过来,叛乱又破坏秩序,秩序一乱,种粮食的人也就少了。这样便恶性循环:越乱,越没人种粮食;越没人种粮食,越乱。

除了节育与杀人,明朝难道就没有别的解救路径和办法?

据看到的相关资料说,在当时,天上还真掉下来一个大大的馅饼,那就是花生、玉米、番薯、土豆等美洲高产作物。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革命正在全世界进行。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印弟安人培育的作物如番薯、玉米、马铃薯、烟草、辣椒等迅速传遍全球,彻底改变了世界。

对殴洲,最重要的是1588到来的马铃薯,马铃薯最先到达爱尔兰,且来得正是时候。爱尔兰不适宜谷类生长,粮食问题向来严重。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英国人又殖民爱尔兰,把好耕的地抢走了,爱尔兰人只能在缺水的贫瘠土地上种点东西糊口,经常闹饥荒。马铃薯改变了这一切。于是一百来年间,爱尔兰人口从300万猛增到800万。德国、俄国和法国也大力引进种植马铃薯,从而结束了欧洲北部的营养不良症和周期性饥荒。

对中国,最重要的则是花生、番薯与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这些作物,今天讲起来平平常常,当年却相当于好几个“超级袁隆平”接连问世。比如,番薯耐寒、耐涝、耐碱,适应各种土壤和环境,抗虫能力强,产量极高,平均亩产万余斤,且一年可种数季。明代较好的水田也不过亩产700斤左右,平均亩产不过240来斤。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土地养活的人口可以增加好几倍!多出来的田地改种其他作物,又能饲养更多的牛羊鸡猪。土地出产的粮食和肉类大大增加,人口膨胀的压力也就大大减轻了。

花生约1530年到达中国,玉米是1531年,番薯是1593年。这些作物到达中国东南时,明末战乱还未开始。如果明朝皇帝真有眼力,发现这些高产作物的价值,及时引种到西北,缓解极度紧张的粮食问题,或许可以避免1644年的灭亡悲剧。

真正吃到大馅饼的是清朝。正是清朝旳大力推广,这些高产作物才遍植中国。导致从西汉末到明末从未超过2亿的中国人口,在乾隆朝达到前所未有的2.9亿。

明朝覆亡,康乾盛世,它们的基础,不是什么帝王将相,而是玉米、番薯与花生。这就是“粮食政治学”吧!

作者简介:

张勇,笔名訥言,男,1964年生,陕西商州人,大学文化,政工师、经济师。1982年至今在多种报刊发表论文、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各类体裁文章近500篇。其中:《闯市场:商州庄稼人的故事》等20多篇获省级以上奖励。有多篇论文、散文、随笔获奖作品入选《商洛文学·获奖卷(19782022)》等版本。出版有个人文集《案牍笔谈》。

本文来源:灞柳文学   责任主编:郝晓东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