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经用,正如最近流行歌曲《花又落》里唱的:昨日春满园,今夕花又落,缘来有因果,缘去无对错。
近日偶遇1992年在张村乡政府“社教”时一个熟人,掐指一算,不经意间参加“社教”已是31年前的事。他快人快语:“原来乡上那些人,退的退,老的老,现在还上班的没几个了。活着的人,七老八十的多;走了的,像当时的社教工作队张队长,去世十多年了。你看你,当年才20多岁就当材料员的小伙子,不也成半桩子老汉了,退了么?”
我口里应着,心里如鲠在喉,我不喜欢谁说我老。但转眼一想,苍老的面容,憔悴的精神,稀疏的头发,佝偻的腰背,哪一个不是变老的“标配”。时间真是个“无底洞”,人生太短暂,今日复明日,明日有几多?有句俗语话丑理端,谁再厉害,能穿上明天的鞋子才是本事。
人活一世、草木一生,植物的春、夏、秋、冬四季,与人的童年、少年、中年、老年何其相似。树叶绿了又黄,花儿落了又开,庄稼收了又长,可人却不能轮回,如竹子一节一节往上顶,20多年一代人,逼得你不老不行;又如浪花一朵一朵向前涌,后浪推前浪,前浪不到海不由你。
谁都逃脱不了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长生不老,大家都乘坐的是有去无回的单程车,身体好的坐得久,能看到更多的风景,可以见到更多的人,当然也要经历更多的人间磨难;身体不好的,出意外的,提前到站了就要下,掏再多钱买不到返程票,就是官职再大,阎王爷也不给你留“后门”。生死面前比法律还平等,这既是人的命,更是自然界最公平之处。
当然,这些道理人人都懂,谁也能讲几箩筐。比如,在安慰别人的时候,疼痛没在自己身上,说感同身受都是装腔作势忽悠人,那个人安抚起别人来,不是举例子,就是打比方,可往往讲的是别人的糗事,更爱谈论自己如何走出人生低谷的励志故事。所以,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即使过上几十年,谁没有几件能够说一辈子的“历练事”。这其实没什么,人性如此,你我皆如此。
人的耐挫力比自己想象中强多了,加上时间过滤掉了悲伤,对过去充满大多美好回忆,但对当下的现状和未来的不确定,春风得意的少,唉声叹气的多。这源于人人都有自己那本难念的经,不是逃避现实,就是抱怨当下,拘泥在过去那些美好之中,女人回忆漂亮的脸蛋、苗条的身材、曾经的爱情,男人回忆励志的童年、曾经的高光、暗恋的女人。我常想,假如有机会让人再年轻一次,而且只允许选择一样东西的时候,相信大多数女人更希望返老还童,回到十八岁的模样,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男神的目光,再来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男人更渴望一切从头再来,选一份自己想干能干好的事业,从而征服自己心意的女人,那个英雄不是爱江山更爱美人。
真实的情形是,这场现场直播既没有台词,也没有策划方案,更不允许你复盘和“整改”,所有人都是向死而生,前面的路都是黑的,也都生活在不同的“金字塔”上,如“蚂蚁”般向上挤着、趴着甚至踩着,小的掉下去,不得不从零开始;大的爬上去,弹冠相庆之余,看到个头更大、位置更高的“蚂蚁”,又不满足了,心里想,这游戏何日是个头呀?!但随着人变老,记忆变模糊,那些曾经的伤痕被岁月填平而已,记忆中只留下了美好。
人变老是自然规律,你在胡折腾,也抓不住青春的尾巴。拉个皮、整个容、塑个身,换个明星脸,像那韩国的男神和女神长得一个样,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辨识度了,硬是把柿饼脸改成了锥子脸,倒不像自己的祖宗了。咱国家不是有个姓刘的电影明星,生理年龄已经七八十岁,但就是整个少女的模样、穿着与年龄不搭的服饰,不由让人与周迅演的电影《画皮》联想起来。岂不知,年轻时活的是青春和阳光,中年时活的是成熟和气质,老年时活的是心态和智慧。人生每个阶段都是其他阶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年轻的你,耍的就是漂亮的脸蛋或者傲人的身材,但在处理社会关系上一定是青涩的、幼稚的;中年的你,尽管满身疲惫、饱经沧桑,但不是有自己的事业,就是有比较稳定的收入;老年人虽满脸褶皱,耳聋眼花,但一定有看庭前花开花落、胜似闲庭信步的豁达和坦然。人应该学会感恩自己,欣赏自己,学会享受当下,而不是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逃避之中,更不应对身边人充满嫉妒羡慕狠,拉低自己的人设,限制自己的思维高度。
尽管莫言曾说过,回忆是老年人最美好的三件事情之一。但说句实在话,人要尽量向前看,弄明白了回忆的本质,才能走出回忆的舒适区。之所以回忆年少,是因为留恋那份曾经的童趣;之所以回忆中年,是因为留恋那份曾经的高光时刻;之所以不敢面对变老,是因为缺少了曾经的价值获得感。
其实,老年以后的生活才是人生后半程的真正开始,不管是当官的为民的,努力打拼了半辈子,儿女已经成家立业,生活的重担可以交给下一代,无论是有退休工资赋闲在家,还是无固定收入为了生活不得不奔波,其实已尽到了对家庭对社会的那份责任感,人生都算成功了一大半,大家都应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重。至于扑面而来的老年生活,谁都不可阻挡,谁都必须面对,幸福的过自己的日子,不幸的也要努力生活,只要不攀比就不会虚荣,不自弃就不会自卑,不较真就不会烦恼,除了守护自己的健康留住尊严,控制情绪管好心态,一切都不是事,风雨过后必是漫天落霞。
作者简介:
李向宝,男,生于1968年12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长期在党委办公室和国企综合管理部从事文秘和管理工作。系商洛作家协会会员,商洛音乐协会会员。喜欢文学,爱好写作,曾有多篇散文在《商洛报》《华商网》《陇南文学》等平台发表。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