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故土,绽放才华 ---记旬阳宇振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莫振宇
莫振宇,男,1974年生,旬阳市棕溪镇瓦房村人。现任旬阳宇振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21年当选旬阳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现在担任旬阳市棕溪商会执行会长。
开拓创业路
1993年莫振宇毕业于棕溪中学,十几岁就外出创业,在外闯荡多年,既开阔了眼界,又积累了经验。深耕多年的交通工程领域,他踏实肯干、细心钻研,从一个"门外汉",逐步成长为行业领域的"工程专家"。2009年,莫振宇成立陕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速高铁工程,项目越干越多、事业越做越大,是众多外出创业者当中通过白手起家、勤奋实干而有所成就的典型代表。
返乡再创业
莫振宇始终心系家乡,在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下,他决定放弃在外的事业,回到家乡二次创业。2019年,成立旬阳宇振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宇振家庭农场,任理事长。经过多次考察、科学谋划,结合旬阳农业农村实际,确定了以发展烤烟、生态蚕桑为主导的新型农业产业,通过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
做强烤烟产业。充分利用高山地理条件,整合当地农业分散资源,发挥棕溪镇烟草生产区经验优势,每年发展烟草200余亩。通过配套产业路、烟草烤炉、生产厂房等基础建设,烟草生产成为瓦房村烟草产业的龙头代表。2021年莫振宇获评旬阳市棕溪镇"能人大户创业先进模范"、"旬阳市优秀农民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被认定为"安康市级示范合作社"、"旬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精耕生态桑园。按照科技兴业,老桑新植"的理念,改变过去传统蚕桑种养模式,实施科技化、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养殖技术,引进方格簇"现代化养殖技术,实现了一年三期出茧。经过4年的精心耕耘,生态桑园初具规模,种植桑树300亩,建成现代化蚕室1500余平方米,喂养蚕链50余张,年产值达40万元以上。2021年莫振宇获评安康市第六届"十大养蚕状元"殊荣。
实行烟桑融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按照'共同致富、抱团发展"理念,实施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带农益农机制,把当地群众镶嵌在产业发展链条上。近年来,带动当地30余户、70余人就业,实现经济增收150余万元,产业辐射全村,规模效益逐年递增。2022年宇振家庭农场被评为陕西省"五好家庭农场"。
承担社会责任
莫振宇始终心系桑梓,时常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真金白银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教育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为棕溪镇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向棕溪中学捐款5万元修建操场跑道,2021年为阳"8.20"洪灾恢复重建爱心捐赠2万元;2022年为棕溪镇篮球赛赞助1万元,近两年"九九"重阳节公益日活动各捐赠5千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杨帆。相信莫振宇的事业会百尺竿头,会创造更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常正安,陕西省旬阳市人。旬阳市文史资料研究员、旬阳市太极城文化研究会景点分会长。业余喜欢文字涂鸦,偶有诗词、散文见诸书刊及网媒,有部分作品获省、市、全国征文大奖。
本期编辑:陈羽
责任编辑:刘萧娇
本文TAG:
随便看看:
- [名人故事]你在对谁说话?——读吴有臣《时空的尘埃》笔记
- [名人故事]常正安:挥洒汗水赋环保,定叫汉江荡碧波——王孝文与他的守护汉江志愿者联合会
- [名人故事]政协委员为推动莲湖区乡村建设及互联网发展建言献策
- [名人故事]赠书,情在书中
- [名人故事]文字与我
- [名人故事]徐向前,李先念,张琴秋等革命红色足迹留川陕,建立川陕红色根据地,红色宣传鼓士气。 文/华军
- [名人故事]以文润心勇追梦,勤耕厚土终有成 ——丁香文学社团社长闰土访谈录
- [名人故事]红色汉江,千年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入川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通道 文/华军
- [名人故事]笃志好学为桃李 静听成长拔节声 ——陕西省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胡萍老师成长足迹
- [名人故事]红色苏区鄂豫皖,创始之人郑位三,岁月回想陕南情,历史丰碑载千秋 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模板文件不存在: ./template/plugins/comment/pc/index.htm
小编
TA发布信息条
- 罗海涛:以“两珍”服务为笔,绘就微创医疗与党建领航的民生画卷
- 常正安:挥洒汗水赋环保,定叫汉江荡碧波——王孝文与他的守护汉江志愿者联合会
- 常正安:以故乡为墨,歌声为笔——记挚爱故乡的原创歌手吴万学
- 心系乡亲献大爱 ——记吴堡县延北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春文
- 扎根故土,绽放才华 ---记旬阳宇振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莫振宇
- 杨芳——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名家讲堂》栏目特聘艺术顾问
- 守护公平正义,传递法治温度 ---陕西法力律师事务所陈睿律师
- 陕南旬阳小延安 长征精神代代传——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九十周年(组图) 文/华军
- 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4) 文/李康平 刘江涛
- 写在青藏铁路上的忠诚(3) 文/李康平 刘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