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八卦山的传说
5078
许久,我出神的望着那烟云深处的“天门山”,不禁赞道”手握天门山,一心想成仙“,再沉思,回望神俊的“八卦山”,我心里更是震撼,“攀登在神俊八卦山,绝非圣境胜似仙境”。放眼这块风水宝地,简直美不胜收,赞不绝口。 话说我一个凡夫俗子,从小在旬河边长大,走遍秦巴的山山水水,今天来到关口镇,真是大开眼界,绝妙的触动,特别的涌动,从未有过的神往,着实让我终生难忘,信念穿梭在凄凄芳草丛中,
民间故事 5078
“灵岩寺”是一座寺院,也是一座山。寺因山而得名,山因寺而成名。它位于汉江与旬河的交汇处,西依旬河,南临汉水,东有孟达墓、文星塔,北靠木兰寨,与县城一水之隔。其山傍水而耸,寺临岩而建,垂直高度百米左右,山势俊秀,景色迷人。站在山之上,可遥望江河碧波荡漾,白鹭翩飞,两岸群山延绵青黛、田园如诗如画。从秦岭一路奔来的旬河环绕岛城,以终极的蜿蜒之态,在与浩荡东去的汉江交汇时,以容纳宇宙万物的含元气概,将两岸
民间故事 1342
“石鸭子”位于旬阳县关口镇大庙村关子沟岸边的一座巨石上。从关口集镇沿“关大公路”向著名自然风景区八卦山前行约7公里处,在关子沟小河边的一块巨大青石山的断层上有一只由天然石英石形成的鸭子图案。顺着山石的长势,石鸭子头向东,尾巴向西而立。虽历经风吹日晒雨淋,还有小河洪水的冲刷,仍然清晰可见。但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石鸭子却成了一只无头的鸭子。据说石鸭子原本形体完整,栩栩如生。被当地人们奉为神灵,此地也
民间故事 1270
文盲作诗,流传百年在我们老家,至今还流传着几句百年以前的的“诗”。我说的这“诗”非彼诗,因为它有诗的韵味却无诗的格式,说是诗却不像诗,说不像诗却流传了一百多年!作“诗”的人是个文盲,名叫任继耀,论辈分我要把他叫老太。在解放前,他住在现在的构元镇羊山村。那时,羊山属于一个保,相当于撤区并乡以前乡的级别。保长非常厉害,压榨得百姓们穷苦度日,任继耀也不例外。任继耀当时是一个单身汉,独户,在小地名石塔背后
民间故事 1212
转眼,又到腊月了。春节的氛围开始在车站熙攘的人群中发酵。农村的年味儿总来得那么宁静,那些潜滋暗长的情愫,或在亮晶晶的粉条上凝结,或在不紧不慢的甜杆儿酒中流淌,当然,这其中最对不住的要数“二师兄”了。●在农村杀猪是难得的聚会说起杀猪,不由得就会想起一位朋友聊起多年前在村小教书的生活。他说到了冬季,只要听到猪“嗷嗷”一叫,那天指定是不用做饭的,过不了多久,准有杀猪的人家差人来请吃饭,一个冬季下来,转了
民间故事 849
据《旬阳县志》记载:1932年12月2日至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贺龙率10000余人。从镇安县茅坪入旬阳县境,经小河、赵湾、麻坪入安康县。在麻坪镇当地还流传着贺龙部队借宿麻坪的故事。据当事人李玉洁的孙子李小可解说,1932年冬,由贺龙任军长的红三军在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向西转移途中,于当年12月3日由旬阳小河口过赵湾当夜抵达麻坪,在麻坪街没收了几户地主的粮食衣物分给贫苦百姓。红军经过这里,在短暂的
民间故事 1182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曾和同龄的伙伴们常去汉江边看热闹。因为那时候的棕溪口面对汉水大河,右边坐坡朝河的半坡上建有一座杨泗庙,里面的佛像金光辉煌,每个佛像下都铺有下跪用的铺毯,铜炉里香火缭绕,供桌上的现供种类繁多,有各样水果,手工做的馍,核桃等,大殿森垒壁严,佛像个个冷峻恐怖,给人一种阴森可怕感觉。只有泗郎笑颜逐开,乍一见使人有种可亲不可近的思维。这座泗郎庙曾是香火兴旺的鼎盛时候的解放前,香客络绎不绝,
民间故事 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