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天津人民公园 文/石岩磊
author:石岩磊   2024-04-11   click:2353

全国各地有很多人民公园,但天津的最为独特,因为它的园名是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的,而主席的墨宝原件已收藏于天津博物馆之中。

天津人民公园.jpg

天津人民公园的前身是一处私家花园,其主人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李春城。他生活于清朝末年,以盐业起家,富甲一方,而其还乐善好施,收容乞丐,救济贫民,因此有津门首善之称。1864年,李春城在五大道附近置地兴业,打造了一个江南园林式的花园,取名“荣园”。园内曲水环流,亭台玉立,塔影婆娑,花木繁盛,引得无数达官显贵争相前来畅游。

新中国成立后,李家便将“荣园”献给了国家,1951年更名为“人民公园”,其首任园长为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他于1954年托人请毛主席题写园名,主席回信道:“遵嘱写了人民公园四字,不知合用否?烦为转致张先生。顺颂日安。毛泽东九月十九日。”张学铭如获至宝,连夜制作牌匾,悬挂于南门之上,成为公园最大的亮点,而园内还有很多值得盘味的看点。

昨天我专程去了趟人民公园,主要是想看看“荣园”遗留下来的三处古建筑:中和塔、藏经阁、显密圆通殿。进入公园后,我先直奔东南角的藏经阁,远远地就望见其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巍峨身形,立于5层楼高的藏经阁下面,顿觉自己有些渺小。门口两侧各蹲坐一只石狮,怒目圆睁,鬃毛飘飞,虽经岁月的侵蚀,它们的表面已有皲裂,但仍然威风八面,雄姿不减。据说藏经阁中有众多珍贵的典籍,可惜大门紧闭,不得入内。第二站到显密圆通殿时也吃了闭门羹,而中和塔虽能抵近细看,可其并没有图片中那么壮观,我不禁大失所望,但也有一些新的收获。

公园真的属于了人民,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结伴疾行的,有“聚众”跳扇舞的,也有一帮票友吹拉弹唱的,还有拉手风琴的,打羽毛球、跳健身操、滑旱冰的更是随处可见,热闹非凡,青春活力溢满整个公园。而两棵古树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棵是有140年树龄的酸枣树。在我的印象中,酸枣都结在细细的藤枝上,而这棵老树足足有三十公分粗,虬枝铁杆,酷似一位久经沙场的武士,披甲执刀忠实地守护着这方宝地。

天津人民公园2.jpg

另一棵是“胜春园”内的大梨树,其依河而立,榜亭而居,高过五米的树冠遮出半亩荫凉,满枝的白花恣意绽放,似雪山,如盐堆。数不尽的勤快蜜蜂酷似遥控无人机般穿插于枝干之间,盘桓在花丛之中,嗡嗡嘤嘤的小曲从繁花里宣泄而出,化作绕梁韶乐美了耳膜。更有无数游人驻足观望,很多人举起手机相机忙着聚焦取景,而他们也成了我镜头中的风景。

我欣欣然继续闲逛,一座书屋又令我眼前一亮,其名为“有佳心理”。掀帘而入,但见排排图书布满书架,既有经典名著,也有时尚小说,还有鸡汤文本。中间的座椅十分雅致,书桌上都摆着绿植,桌垫上还印有优雅的诗句。临窗有一排高脚板凳,可以边翻看图书,边欣赏外面的绿树红花,以及小桥流水。在闹市喧园中,有如此静谧之所实属难得,翻两页闲书,度半日虚华,便胜似桃源采菊了。

一圈下来,我初来时的惆怅已经全消,古迹或许就是用来远观的,在模糊间才能留下无限想象空间,而一旦近赏,则只会斑驳尽显,徒生苍凉。不如融入川流不息的人流,让咿咿呀呀的京剧唱腔拂去心头烦念,让清清雅雅的书屋墨香熏染衣冠凡尘。人民公园遂化作一片净土,涤肺洗心,我也即精神抖擞地踏上了归程。

2024.4.6

作者简介:

石岩磊老师照片.jpg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文中音频为作者播讲制作。

本期编辑:刘萧姣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