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前,我便从媒体报道与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听闻安康黄冈实验学校的盛名。未曾料想,后来在一位陕西名师的引荐下,我结识了学校的王莉主任,从此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农历乙巳年二月廿五,烈日炎炎,大地仿佛被置于炽热的熔炉之中。下午三点,28℃的高温如汹涌的热浪般扑面而来,让人恍惚间以为夏天提前降临。然而,在安康黄冈实验学校的报告厅内,一场主题为“书香润心明志 励志照亮人生”的王庭德励志报告会正火热举行,现场涌动的热情如同那高悬的骄阳,点燃了每一个人心中的希望之光。
安康黄冈实验学校创建于2006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且远离都市喧嚣的张滩地质山庄。这是一所实行全封闭、全寄宿管理的十九年一贯制民办基础教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新增办学投资5000多万元。校园里,平均在校学生700余人,教职工100余人。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一所生活设施高档安全、教学设备齐全先进的现代化校园,恰似一座知识的殿堂,孕育着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与希望。
得益于王莉主任的热情邀约,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踏入黄冈实验学校的大门。每一次走进这片土地,都仿佛翻开一本崭新的书籍,书中的每一页都写满了不同的感悟与收获。这一次,我依旧被这里的温暖与真诚所深深打动。
下午一点多,王莉主任准时开车来到市图书馆大门口接我。到达学校后,王主任满心欢喜地要带我参观美丽的校园。只可惜,我的腿脚因严重弯曲、错位和变形,行动极为不便。我只能坐在副驾驶座上,透过车窗,如观赏一幅流动的画卷般走马观花地浏览校园。那绿树成荫的小径、宽敞明亮的教室、充满活力的操场,一一在眼前闪过,可我却无法全面细致地触摸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感受每一处角落的生机与活力,这着实成了此次之行的一大憾事。
在活动开始前,还发生了一段温馨的小插曲。那天我穿着黑色毛衣,王主任细心地考虑到画面效果,安排老师为我找了一件白衬衣。她笑着说:“这样等学生给您戴上红领巾后,电视台拍摄出来的画面会更好看。”还有闵星校长,特意从西安赶回来,在讲座开始前与我亲切交谈,还和各位嘉宾会面交流。这份贴心的关怀,宛如春日里的暖阳,丝丝缕缕地洒在我的心间,让我倍感温暖。
当我一行走进报告厅时,眼前的景象令人动容。穿着正装的老师和身着校服的学生们整齐地等候在里面,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热情。鲜花与掌声如潮水般向我涌来,瞬间将我包围。同行的有电视台的三名记者,学校还邀请了我的好朋友——安康日报的郭飒老师。这是我和郭记者在新的一年里的首次相见,她也是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讲座台上。此外,区教体局的领导也来到了现场,从这豪华的阵容中,足见学校对这次活动的高度重视。
活动由德育副校长张亚君主持,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庄重而热烈。梅志恒校长在我讲完后,进行了一番深刻且鼓舞人心的总结讲话。他强调,其一,要以信念为舵,勇往直前。正如我所秉持的“唯有坚定的信念,方能让我们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在挫折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们在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时,要明白这些困难皆是成长的磨砺,坚定信念,就能无坚不摧。其二,要勤奋耕耘,坚持不懈。成功并非偶然,那些励志报告中分享的成功故事,皆是努力与坚持的结晶。学生们要珍惜学习时光,脚踏实地,辛勤耕耘,才能迎来成功的丰收。其三,要勇于担当,挑战自我。真正成功之人,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担当。新时代的学生应肩负起时代重任,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挑战自我,方能行稳致远。其四,要以积极心态,乐观前行。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钥匙,它能让人在困境中寻得希望,在挫折中看见机遇。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生活便会充满阳光。其五,要团结协作,共创辉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在团队中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其六,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珍惜时间才能把握每一天,创造美好未来。
讲座中,我全情投入,将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娓娓道来。从曾经的艰难困苦到如今的坚强乐观,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奋斗的汗水与坚持的力量。随着我的讲述,现场的气氛逐渐被推向了高潮,那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既是对我的认可,更是对励志精神的共鸣。
讲座结束后,当我走出会场,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围拢过来。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崇拜与渴望,纷纷让我签名留念。面前堆满了他们亲手折叠的五颜六色的心字形彩色贺卡,上面写满了祝福的话语。那些温暖的文字,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我的心房,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
学校领导还表示,以后每年都要邀请我去一次,并且还要给我颁发讲师聘书。这不仅是对我的认可,更是对励志精神传承的重视。我深知,每一次的分享都是一次传递希望与力量的机会,我愿意用自己的故事,用书香与励志,去照亮更多孩子的人生之路,让他们在青春的岁月里,怀揣着梦想,勇敢前行。
作者简介:
王庭德,男,1981年出生,旬阳市人,安康市图书馆馆员。旬阳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安康市自强不息好青年,第四届安康市道德模范,安康市电化教育馆“互联网+德育”宣讲员,陕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陕西好人,省作协会员、省残疾人优秀作家。他家境贫寒,幼时的一场高烧,使之成为肌无力侏儒患者。先后在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发表稿件2100多篇300多万字,数十次被汉滨、旬阳等宣传部门授予“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他的自传体纪实文学《这个世界无须仰视》深受读者欢迎,现已累计15次印刷发行并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2020年,首部诗集《心灵的灯盏》获得出版。迄今已受邀请走进西交大附中、西安高新区、安康市人大和政府等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做励志讲座近千场次;他的自强事迹多次入选中小学生期末考题,长期被中省市主流媒体报道,被观众誉为“励志哥”。
本期编辑:陈羽
责任编辑:萧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