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遇的沙尘暴天气,从外蒙古国直袭我国,扫荡了祖国大江南北。风卷沙尘,刮了整整三天。尤其我国北方最为严重,简直是黄沙蔽日,天昏地暗,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出行。身处西北的我们更是没能逃过这一灾害!
今天,这肆虐的坏天气终于结束了,尘埃落定,太阳也恢复了往日的光芒,空气清新了许多,一切都恢复了平静。陵前姨电话说:门口的槐花开了,邀我们有空回去采摘槐花。
这可是我的最爱,每年到这个季节,我们都要抽出时间找机会去采摘槐花,不为采摘,只为闻闻花香,享受采摘过程,分享喜悦的心情。同时槐花也是很好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闭目想象以花为食,是多么烂漫而富有诗意的事:凉拌当菜吃,清新可口;与面粉相拌上锅做成槐花麦饭、槐花饼子更是绝佳的时令美食。如果采摘得多,或晾晒或冷冻储存,即便在寒冬腊月也可以吃到春天的味道。往往这个时候,我最喜欢向亲朋好友分享劳动成果,让他们也尝尝舌尖上的槐花香。
陵前姨是婆婆的妹妹,为人热情,朴实厚道,农家饭做得非常好。听说姨做的搅团在全村都有名,能够吃半村子人呢。今天我也要尝尝姨亲手做的农家搅团。
十一点钟,我们接了公婆二人,从迤山出发一路北上直奔陵前姨家,去采槐花吃搅团。
车辆行驶在平坦而宽阔的大路上,风驰电掣的速度把路边一排排整齐的白杨树闪电般的甩在了身后,片片绿油油的麦苗、金黄色油菜花在阳光下煜煜生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副美丽的春日画卷。
姨家并不远,不大功夫,我们就来到姨家,只见房子东墙边地里仅有的两颗大刺槐,高大而挺拔,白莹莹的洋槐花挂满枝头,迎风飘来一阵阵槐花香。
姨闻声出来,热情中带着嗔怪:“搅团都煎黏了,就等你们了。”只见弥漫着烟火味的厨房里,搅团在大铁锅里咕咚咕咚的冒泡,锅底燃烧着淡淡的烟火,案板上是红彤彤泛着油光的辣子水水,还有绿莹莹的韭菜香菜做的葱花,看着都香!
我们一进门,姨夫就连忙端桌子找凳子,张罗着开始吃饭,就这样,我们围桌而坐,愉快的享受起了陵前姨的手艺——带着温情的农家搅团。
搅团,是西北地区如陕西、甘肃一带特有的一种面食,现在已成了网红美食。搅团做的好不好,关键在火候,灵魂是料汁,也就是葱花+辣子水水,所以说调料汁很重要。姨做的搅团火候到位,劲道爽口,葱花汁子浓郁喷香,真的特好吃,色香味绝对是一流的,吃在口里满口麦香,回味无穷。
人常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需轮圆双臂不停的搅动,一是防止粘锅,二是为激发面粉的麦香味,况且料汁全是吸收了天地精华的纯天然的农家菜农家醋做的,真的比酒店里的好吃多了。一顿搅团饭,姨竟做出了各种花样:热搅团、凉搅团,漏鱼鱼,碗坨坨。大饱口福后,姨还要我们走时再带上给家里人尝尝。
吃完饭,顾不得休息,姨夫就忙不迭拿出了他的所有家伙什:油锯,电锯,小手锯,以及带钩钩的长杆子。姨也扛上梯子和老公一起去给我们采槐花。我也跟去帮忙。
槐花小巧淡雅,没有其他花儿的艳丽与娇贵,但却朴实无华,不但经得起风沙,耐得住干旱,而且年复一年,散发着浓郁的清香,既好看,又好闻,更好吃——用槐花搭面粉和鸡蛋做出的饼子吃起来可香了!
今天采槐花正是时候,花儿似开非开,白中带紫,气味清香扑鼻。但站在高大挺拔的大槐树下,我是望“树”莫及。姨夫年龄大了,姨又不会爬树,我们充其量只是站在树下,搞些旁枝碎叶,闻闻花香罢了,根本撼动不了这么又高又粗的大刺槐。
这时一位穿着蓝色运动外套,剪发头,中等个子的清瘦中年妇女从村北头向我们走来。姨连忙大声招呼:快来帮忙,采槐花。婆婆也说这就是去年爬树的那个人。只见她笑盈盈的走来,诙谐并幽默地说:“你们不行,还是我这个‘树猴’来吧。”话语间,只见她麻利地背上电锯,真的像猴子一样三两下就窜到四、五米高的树杈上,手握电锯东一锯西一锯,像是给大树剃头理发一样,灵活自如,英姿飒爽。顷刻间,大大小小的树枝雪花般落满了一地,胳膊粗的树枝都被锯了下来。
我们在树下嘻嘻说笑,轻松的捡拾着树枝,摘着槐花,闻着扑鼻的槐花香,闲聊中由衷地感激着这位好邻居。姨边摘槐花边笑着说:“她是我们村里的,上树像猴子一样,我们都叫她‘树猴’,凡是村子谁家有上树的活儿,都是她干的。”姨接着说“她人好的很,随叫随到,早上我给她说你们要来,叫她中午过来帮忙。”真的,今天多亏邻居“树猴”,要不是她,我们今天只会望树莫及,望花兴叹,是摘不了几个槐花的。
槐花好吃不好摘。不光树木高大,还浑身带刺,所以叫刺槐。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四肢也变懒了,会爬树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反过来说,如今会爬树就是一种本事,是一种技能,和其他特长一样,在关键时候既方便自己又方便别人,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比如这位邻居“树猴”。
在邻居“树猴”的帮助下,我们乘兴而来满载而归,车子后备箱放满了香气四溢的洋槐花。驱车回家途中,我寻思着怎样分门别类送给姐妹和朋友一些,让他们也一起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和喜悦的心情。
作者简介
雷曼丽,女,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人,出生于1969年9月,中共党员,金融干部。勤于读书,爱好写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怀。热心书法,长于朗诵,传播正能量。作品散见于“华文月刊”、“陕西文坛”、“鲁茅文学”、“富平人”、“黄河文创”等网络平台。
本期编辑:刘萧娇
责任编辑:肖海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