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长篇小说《变迁》连载之第二十六章:《撤区并乡的动荡》(四) 文/任登庚
作者:任登庚   2025-04-24   浏览:7985

(四)

乡党委班子的组成人员很快就经过县委审核同意,由组织部发文批复了。

由于全县规定人大主席不进党委班子,孙成自然没在通知之列。袁新把情况向他说了,他当面表示没有啥思想包袱,背后却当朱玉分说:“啥子批复?还不是书记和乡长捏窝窝蒸卷卷地整我嘛……”袁新知道他的这些说法之后,感到确实无奈,就没有再去理他,照样召集乡党委委员和全体领导会议研究,按照程序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之后,接着召开人代会,选举人大主席团和政府领导班子的组成人员。

继党员代表大会不长时间,冷水乡按期召开了全乡人民代表大会。由于孙成是老书记,全乡的代表对他当选人大主席自然没有异议。代表们对我和副乡长桂新有相当熟悉,对新来的付公词也没有什么意见,因而在选举时没费多大力,乡级人大和政府的班子就以高票当选了。会议结束时,袁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肯定了代表们所做出的努力,因为肯定代表们的工作也就是肯定自己,这毕竟是他到冷水乡当书记以来所做的第一件难度比较大的事情啊!

当晚,乡干部们继续开会。会上,袁新首先讲了一些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工作的话,接着是我安排当前的工作。

我由于考虑到孙成是老领导,就请他给安排。谁知,他却绵里藏针地笑了起来,“你是乡长,政府的工作我哪有本事安排的?你说,说啥是啥,好坏都依你的口里清!”

我开始还以为他是用这样的方法支持我的工作,要把我掀到台前在干部当中树立我的威信呢。于是只好例行程序地说了一些今后大家要努力工作的话,至于村级工作还是请孙主席多指导,接着他以前安排的界畔去搞。我这样客客气气地说了半天,还是没有什么实在的内容。因为我前一时忙着搞选举工作,把各村近几年的情况还没有掌握全面。另外,我的工作思路也没有完全考虑成熟,还要做进一步的调研,不愿意搞朝令夕改的事,更不能搞那些后任否定前任的工作,形成一个太公一条洪。

孙成在我说完之后,声震会场地接上了话茬:“当前的工作,田乡长已经安排了,我认为还有一些不够妥当之处!大家这次下村去主要是抓住‘三苗’问题,就是烟苗,麦苗,油菜苗……”接着他大讲了抓“三苗”的意义,详细地说了到村上如何抓好“三苗”的方法措施,严肃地提出了工作纪律的要求,规定了抓“三苗”的时间界限……好家伙,孙成不愧是熟悉基层工作的老领导,把干部们下村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他讲话与我的工作安排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博得了干部们频频的点头赞许。他见把我的面子也伤得差不多了,就在散会时走到门口向我毫不客气地开着玩笑:

“老弟,你不行吧?看来冷水乡还是离不了我们这些老家伙的!”

这些话,袁新走在前面明显听见了,但他没有吭声。他有自己的打算,因为他暂时还要用孙成。

孙成可不管袁新用不用自己,只是一味地按照他的老套路出手。他几次向袁新建议,叫两位书记出面主持乡政府的分工,把财政交给桂新有管。但是袁新都以党政分开为由,向他解释说:政府的工作还是要由乡长说了算!

没办法!孙成信奉的是东山不亮西山亮,西方不亮有南方。他在分工方面做不成文章之后,就在打击新班子和拉拢老部下的方面下工夫。

农时的惊蛰一过,就是最好的植树造林季节。农谚说“惊蛰春分,栽棒槌都生根”嘛!乡上决定抓住时机,召开一次全乡的村组干部会议,安排春季的植树造林工作,搞几天轰轰烈烈的造林活动。谁知,在临开会时县上又来了紧急通知,要召开各乡镇的党委书记会议,自然,这种会议袁新是非去不可的。他在临走时给孙成反复嘱咐,要他协助我在乡上开好村级的干部会议。

我经过在乡上几个月的工作,对全乡的情况已经摸得一清二楚了。有了基础材料,我在大会上做工作安排自然是得心应手,把近阶段铺排的头头是道,精细严实,水泼不进,和第一次在乡干部会上布置工作时的短缺不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孙成是主持人,他看着我讲了之后也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好补充,当时就说开了自身的工作:“……现在,乡上设立了人大主席团。人大主席团在以前是没有的,是为了加强对基层政权的管理和监督才设立的。人大主席团的职责有三权:选举权,监督权,罢免权。譬如说,”他用手指了指我坐的椅子,“他这个乡长,说得好了叫他当,说不好了我叫他当不成呢……”

全场一阵哗然,几个不明干部管理权限的人都用敬佩的目光瞧着他:咱们的老书记权力真大!一部分对机构改革不甚了解的人,用关心的眼光看着我:主席真有这样大的权?若真如此,那你可要当心呀!还有一部分明理的人,把头迈向一边:狗屁!你孙成一下子权力大到就能决定一个乡长的命运,那要县上的组织部干啥呢?

我也懒得理他。我不理他,并不是我怕他,而是因为我理解他,我和他打交道的时间太长了!我在生产队做农活的时候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年轻小伙子,那时我的名字甭说县委有名,就连在几个大队干部的头脑里印象都不深。也正是那个时候,孙成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公社武装部长了,他正好在我们队上驻队。在每次开群众会时,他那高出常人一头的大个子在主席台上一蹲,威风凛凛,说话声又大,真有一言九鼎之势,在田家坪一呼百应;此后,区委到我们村上整党时,是他参加的工作组把我提拔成了大队会计,我还是他的下级,受着他的差使;再后来,我从信用社被提拔到乡政府当副乡长,在考察时他是公社党委委员,他经常向我说,我到乡上当领导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我在乡上搞了两届副乡长之后,他当了乡党委书记,我还是原职,继续受着他领导……现在,他从撤区前的乡党委书记职位转到了现在人大主席的位子上,单就级别这方面来看是升高了,遗憾的是现在仍然在他原来的管辖区之内,他对于乡党委和政府的大局安排失去了决定权。当一个人大主席,尽管个人的想法能在领导会上讲,但那只能是建议性的,不能再直接去使唤干部们做这做那的了,这就使他的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一时适应不了权力的失落感。他怕寂寞,怕乡村干部们现在瞧不起他,他要弥补这种失落感,只能用抬高自己身份的办法才能继续保持原有的尊严。要做到这一些,他认为只有压制或者打击别人才是最好的办法。他对于单位的人员都熟悉,被打击的对象选谁最合适呢?

袁新是书记,孙成不敢向他挑战。孙成是当过书记的,他知道一个乡干部要惹乡上的书记,那还不如去摸一个老虎的屁股。党委里面除开袁新,下来是副书记向明杰,他在机改前是冷水乡的乡长,和孙成是搭档。尽管以前两个人在共事当中有这样或那样的恩怨,但现在也算同是“沦落”人,不能再去给他的伤口撒一把盐了!另外就是钟耀和两位副乡长,钟耀原来是孙成的助手,况且现在也是个副职干部,惹起来既不称手,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把他欺负苦情了,别人还会说孙成是狗撵下坡羊呢!再说,钟耀这人原则性也比较强,以前孙成在当书记时是凭着权力把他压住的,现在再去惹他,说不定他正事正办起来,把单位以前的那些短处给揪出来,颠倒弄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那不球为个啥!付公词和孙成没有打过交道,还不清楚性子咋样,如果把他惹恼了,弄一个下不来台又咋办呢?桂新有是孙成提拔起来的人,就不要朝他身上想了……想来想去,要压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现任的乡长了!

我是孙成的老下级,性子又比较温和,尽管咋样也不会和他干起仗来,孙成选中我最合适……

孙成的这些想法我十分清楚,他也知道我清楚他的想法,因而也就不分场合肆无忌惮地乱说一气。他明知道我不会对他怎么样,说内心话,我也不想把他怎么样,况且一个乡长把一个人大主席也不能怎么样!但是,孙成只顾攻击我的时候,却忘了“唇亡齿寒”的古话,袁新却受不了!袁新开完会回单位后,得知他在大会上说的那一些霸道话时,就找到我,问清了情况后,恨恨地说:

“这狗日的!他把自己抬得那样高,权力那么大,那我们党委算啥?这事必须要他在领导会上说清楚!”

“袁书记,算了吧。”我劝道。

“不行,最低也要他向你道个歉!”他坚持着。

“我不是说不赢他,而是不想和他说。我们上次开会,县上安排从我们乡政府到阳山乡交接处要修通小环路,我们境内大约有十七公里,并且沿途都是石灰岩石的大山。如果我和他的矛盾一公开,那我们的班子就乱了,到时候工程拿不下来,事情办不成,县上还是追究我。”我向他说着自己的想法。

他笑了,那感情是很真诚的,“你能从工作着想,不只是我高兴,并且全乡人民都希望你这样做。也是的,听说阳山乡的路是修通了,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却都被撤职了!”

“就是嘛,”我也真诚地劝他,“阳山乡就因为书记和乡长不团结,在修路时砸死了一个人,他们一个告一个,都说对方置农民的生死于不顾。结果呢,县上来了个各打五十大板,把两个人都撤职。这个娃样子,咱们乡上的班子应该引以为戒才是,可千万当不得阳山第二!”

“是啊,是啊!”他拉着我的手,“伙计,多亏你顾大局,及时给我提醒。咱们现在十八个村,还有十五个村没有通公路,这些活都等着咱们去干呢!”

“袁书记,我是本乡人,不干几件事情内心实在有愧。另外,我还有个想法,修小环路我是理所当然的总指挥,我想叫孙成当副总指挥,这家伙管工程还是有经验的……”

“行嘛,行嘛,”他用手指点着我,“你这家伙,唉……”

袁新走后,我感觉轻松了,因为我毕竟从他的手下救出了几十年的老上级。我虽然心里对这位老上级有些不满意,但我仍然想着他有转变的那一天。我一直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祈祷:好我的老兄,咱们前世无仇,今生无怨,但愿你就到此为止吧!今后自身的安全,请你多注意……

【选自长篇小说《变迁》第二十六章:撤区并乡的动荡】(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1-2306301A35YJ.jpg

任登庚,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共产党员,出生于1960年11月,家住旬阳市白柳镇佛洞村。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人文学会会员,旬阳市老促学会会员,在四级调研员岗位上退休。1978年高中毕业后,历任代理教师、大队会计、信用社信贷员。1984年任副乡长,从此在乡镇历任乡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期间参加党校在职函授学习两年,离职在党校学习一年,在职参加《清明》《希望》小说函授学习两年。回县级单位工作后,历任正科级纪检组长、副局长、四级调研员。平时爱好文学,公开出版三部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变迁》。

本期编辑:刘萧娇

责任编辑:肖海娟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