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心中的那片海 文/王晨宇
2195
生在内陆的我是一个没有见过海的孩子,对于海的印象多是来自手机视频上的画面,大海或是蔚蓝祥和,或是惊涛骇浪,抑或是哥哥口中的“屈辱与希望”。后来啊,随着我慢慢长大,哥哥的心里的海也成了我心中的那片海。哥哥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兵那年,他被分配去青岛当了海军。那时的我,对于海是陌生的,感性的,怎么也想不通哥哥心中的海为什么是那么的抽象,更不解它与屈辱与希望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原先的我以为,海风是
散文 2195
人的一生,一直都在走路。走来走去,走不出两句话。一句,走稳当些;另一句,一路走好。走稳当些,比较难。一路走好,相对容易。因为要把一路走好,送给某一个人的时候,也是这个人走完了一生的路程,开始走上另一条不归路。我不知道南方人在送一个人到另一个世界去的时候,最后那一句祝福语是什么?北方人往往用"一路走好"告慰人。走路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必须。从生命有了征兆,人就开始走路。据医生
散文 4805
人一生经历过许多事,有些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但有些事却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我从教四十余年,教过数以千计的学生,与数以百计的老师共过事,更不用说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事情,但这几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拳打响了下课铃1989年5月,县上组织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课堂大比武。当时我在甘溪初中教初二语文,学校安排我去参加此项活动。活动的地点在城关九年制学校,我抽到的课文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要
散文 3691
我有一个家,在丹凤衔书岩下。四方骄子聚在一起,共研太极城文化。一缕晨曦,把阳光洒下。新办公区绿化,花儿竞艳绽放。那些栽植的果树苗,根,掘壮的生长。枝叶繁茂迎着朝霞。格外引人注目,难舍牵挂。这里,就是我的家。背依青青葫芦岛,前临悠悠旬河,一幅幅山水画卷,尽显精华。旬河两岸,一幢幢列案高楼大厦,见证太极城的繁华。这个家给我太多的温暖,荣誉和牵挂。笔下的文字也在这儿,飘飘撒撒。一首首颂扬新时代诗歌,一篇
散文 4034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带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常常忆起,那个同样闷热的夏夜,碧空如玉,群星闪烁。我们兄妹五人,围坐在老屋宅院中那棵妈妈亲手栽植的梨树下看着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幕大马哈鱼产子的镜头:母鱼产子,小鱼孵出,想不到小鱼竟是靠噬食它们母亲的身躯长大的,鱼母亲痛楚地翻滚着,扭动着,瞪大眼睛,张开它的嘴和
散文 5177
前些时候,就择友以求益话题,写了篇《论交友》的小文。承蒙《霸柳文学》同仁厚爱,在平台推荐交流。后想想,还觉得交友这事儿话没未尽,不吐不快。没忍住,再写几句。朋友,有“益友”、“损友”之别;择友,有“同心”、“同志”标准”。交友,更有“友也者,友其德也”的规矩。商海谈生意做买卖,不过是循个价值交换,图个和气发财,经济学上无非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而现实社会生活中,对出卖朋友这事儿,不夸张地说,在国
散文 4196
如今距离我参加旬邑半程马拉松比赛已过去二十多天,一直想写篇短文记录下来,毕竟是首次比赛,何况五十多岁的年龄,一切都在走下坡路,人生还能再有几个第一次呢!但就是一直提不起笔,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首马带来的感受没有想象的好,另一方面可能是对今后跑马的定位还没有成型。所以,思绪乱,心难静,也坐不住,感觉不知从何写起。掐指算起来,从今年3月初健身房开始慢跑开始,到5月22日开始户外跑步,再到10月15日参加
散文 4054
“馒头,老面——馒头!”随着一声声喇叭循环播放的吆喝叫卖声由远及近地传起,一辆农用三轮车驼着被白色布块遮盖着的老面馒头突突突突,慢腾腾地从我家门前驶过。 “爸,我要吃老面馒头!”儿子未等我允诺便迫不及待地拿着自己存下的零用钱冲出家门。 “馒兜,劳面——馒兜!”邻家的孩子们手里拿着零钱,学叫着发音极不标准的吆喝声,兴奋地从四面八方跑向三轮车。 我第一次听到老面馒头的吆喝声的时候就感觉这个吆喝声很
散文 4528
人生有许多一次,真正的只一次。在这个“地球村”里,每个人生下来时是平等的,都双手空空,赤条条一丝不挂,什么也没有。不管你的种族是哪类群体,外表是哪种肤色,唯一的区分只是性别,是男是女平分秋色,各有妙处,该哭就哭,该闹就闹,该耍就耍,该笑就笑,一幅浑然天成的模样,不含一点杂质。最先有的是父母起的名字,这是人生的第一烙印。名字起的或雅或俗,或贵或贱,并不能预示将来,只不过是区别于你我他的一个代号。之后
散文 2681
这一年雨水多,立秋之后,秋雨断断续续地下个不停。沥沥淋淋几个月,几乎把人下得有些糊涂。往年夏天结束后,没有了酷暑的炎热,我爱出西安城往外地跑。特别是到了秋天,去欣赏陕南的红叶,是如何表现层林尽染的景致;去看关中大地上秋色中,渭河如何像一条蚯蚓、在洋洋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曲身前行;去看秋阳如何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涂上鎏金,为层层的山峁着上那一抹抹的金色。看得人心旷神怡,恨不得放开嗓子高歌一曲陕北民歌。今年
散文 323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