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的温暖 文/何世芬
692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在灵。而我说的不是名山大川,也不是什么江海湖泽,而是,一泓不起微澜的泉水。旬阳二级公路边的柏林酒店傍边,有一条近50公分宽的过道,不细看也就是一个小过道而已,可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道里,隐藏着一眼清泉,没有名字,也没有动人的传说。就像当地的民风,像泉水旁边住着的村民一样淳朴。远离都市的喧嚣,静静的被四周高楼围护着,让人难以发现。很自然的保持着一分清与静。就是
散文 692
中秋节单位放假,女儿值班没回来,我正在想怎样渡过这个节日时,刚好汉水文化采访小组相约到蜀河何家乡进行采访,我欣然同意一并前往。阴历八月十三日一早,我与二小老师杨孝琴乘坐早班班车赶往蜀河,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何家乡。何家乡可是我的老家的老家,因此熟人也特别多,并且我同学吴远印还是村医务室的主治医师,我们在吴远印的医务室下车,走进医务室,几十年未见面的同学们很是惊讶,责怪没有提前告知,准备好
散文 2976
陕西旬阳东区的尖山是秦岭的末梢神经,受秦岭中枢的驱使,也生得突兀巍峨,直插云天,这是单指尖山。它身旁由垭、梁、岭、坡、沟等而绵延一百多里,山大林茂,林茂水旺,到处都有山泉小溪的清唱。这一股股溪流汇集成一条绿茵茵的柔嫩小河,河水清冽甘甜爽口,养育了两岸人民。相传二郎神担山赶太阳途经这里,喝了这河水后,动身一脚踩矮了小尖山(本文所记的尖山)一千丈,又一脚踩歪大尖山(旬阳县龙家河境内的尖山)九百尺。人们
散文 2330
包粽子、话传承、献爱心……端午安康 “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节日联结着传统与现代、过去和未来,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世代人民,成为民众精休憩心灵的重要“节”点。每当节日临近,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总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过节过的是什么?是文化的传承、精神的延续,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节日
散文 2870
一个地域要有产业才能发展,一座城市要发展必须有人才,有了人才,这个城市就有了灵魂。 在旬阳这块神奇土地上,古往今来,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智慧之星吴建华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改变旬阳历史、影响一个时代的名士达人。 吴建华,纵然一身才华横溢,却从不追名逐利。奇才发现太极城,奇智太研究太极城文化,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文明进程。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担责任,始成长;尽责任,方进步。永不言弃的
散文 5952
天,降下夜幕,月亮已高高地挂在空中,我和伙伴们躺在柔软的沙滩上脸朝着蓝蓝的天空,眼睛眨也不眨地望着那一圆月出神,似乎看到那如玉的小白兔和那索罗树的隐隐约约的影子。月亮把它那银色的光华均匀地撒在这汉江的宽阔沙滩上。月光下江岸上的山庄静静地依偎在群山翠绿的怀抱中,甜甜地睡去了。日间的一些人声喧哗与树上和空中的鸟叫声息逐渐由大变小,慢慢地隐没下去,而汉江的涛声却一阵高似一阵的哗哗哗……排山倒海的一路奔腾
散文 4042
太荣老师是我的小学班主任,矮矮的,胖胖的,最忘不了的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双下巴,在她的一笑一颦中格外突出。老师很敬业,也很严厉。若干年后我才明白,这是不是和她的姓氏很吻合。学生们都很怕她,往往把她的姓混同于“阎王”“严格”等词语。 冬天提着火盆上学的孩子们,只顾上了烤火取暖,只顾上了哇哇念书,忘了放在二楼用木板铺成的地面上夹在两腿之间的火盆了,强大的热量穿过搪瓷盆,把木板烧的冒出了特
散文 2994
离开家快一个月了,那台组装的台式电脑也和我分别四个星期了。小巧玲珑的主机放在写字台右手下面的橱屉里, 14英寸的液晶显示器摆在写字台正中,键盘搁在写字台下面的拉屉上,被触摸得铮光闪亮的黑色鼠标躺在写字台右边随手握到的地方。在家时,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后出去散步,回家吃过早点就去打开电脑,坐在写字台前上网,浏览新闻,会一会网友,在QQ空间里周游一番,再敲击键盘写一点文字。老伴儿称我这是“上班”,我也乐此
散文 4005
开,点击,开,点击——每个人双眼紧盯手机屏,各种金额数字接连跳出: “六元九角二分!” “十二点八五元!” “三角七分!” “零点零零一元!” “手慢了,红包派完了!”——桌子上的菜凉着,筷子斜在桌沿上,酒杯也不动了——哈哈,嘿嘿,呵呵……开,点击——又一个微信号出现了“红包”,又一轮“抢”的过程开始了!这是猴年除夕团年饭饭桌上玩微信的一幕。丰盛的菜肴可以不吃,醇香的美酒可以不喝,大家都忙着“抢红
散文 1670
吊锅炖美食,是山里人家颇具特色的一道美食,据考,吊锅炖美食已经有千年历史了,经过岁月的演化,至今在偏远的山区,还能见到其踪影,甚至走进了很多山庄和农家乐。从我有记忆时起,我家烤火炉上,老是用一根铁链子吊着一个铁吊锅,锅底下烧着柴火,系吊锅铁链子可以伸缩,高矮可以调节,也能把吊锅从铁钩上取下来,固定在桌面上,一家人你一勺我一勺舀进碗里慢慢品味。那年月,吃食缺令,父亲抽空进山去捉几野兔,扑几只野鸭,拿
散文 2283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