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走进蜀河口
作者:张志琴   2023-06-12   浏览:1194

wps2.jpg


wps1.png

漫步在蜀河口的大街小巷里,令人处处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璀璨与厚重,这里有秀美的山河,悠久的历史文化,神奇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还有独特名胜旅游景点;古老名宅四合院和八大商会的会馆,黄帮黄州馆、回帮清真寺、船帮杨泗庙、陕帮三义庙、江西帮万寿宫、武帮武昌馆、本地帮火神庙。西城门、五指柏,铁匠铺、剪纸、站龙、滚龙、双推车,地方名吃八大件。

流连这一条条古朴的小巷、仰望一座座高墙大院和气派典雅的门楼,多姿多彩的影壁、石雕、木雕佳作,仿佛看到了当地人们的物质财富上的富豪和生活的高雅。千年前的古镇蜀河以种田、经商、航运、办学为营生,小镇的热闹繁华的景象背后深藏着一个崇尚文化的精神家园。



wps3.jpg
wps4.png



蜀河口黄州馆,它建于清乾隆中叶,为清代黄州馆客商所建,称黄州帝宫,又称护国宫,为我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之精华,是陕南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为考究的会馆。正立面壁柱上有对联:“帝德兴和,想当年楚江声远,万古


wps5.jpg


          黄州馆

       神功昭日月;邦历盛极,信此际秦西威镇,千秋俎豆祀馨香!是彰显昔日古镇秦风楚韵之绝唱。

      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民国1915年)进行过一次续建。两边各有厢房两间,中间留有正方形天井,前面是三间对厅,装饰六扇花格门,上雕细小花纹。清真寺依岩而建,傍水而落,殿堂高起,飞檐四出,雕梁画栋而不失庄严,雄峙高岩更显得雄伟。寺后一片古檀、黄莲木遮天闭日,使雄伟庄严的清真寺显得十分幽静。寺门前百步石台阶让所有来此朝观的人们不敢仰视。大门上有兰色瓷片嵌扣的对联:启教越数朝,根深蒂固,馨香绵远沿中外;大经传亿代,星环斗曲,精华泛博贯中西。


wps7.jpg



杨泗庙为船帮会馆,典型南方古建筑群落,其雄浑之气有对联为证:福德庇洵洲,看庙宇巍峨,云飞雨卷岿屹立;威灵昭汉水,喜梯航顺利,浪静波平任遨游。鼎盛时有夜照万盏灯明,日受千人叩首之势。内有天然石洞名曰朝阳洞,号东南第一洞。道光元年(1821年),名医汪海峤在洞内撰成专著(唱医雅言),洞前岩壁有汉江中上游最早历代洪水水文石刻。

蜀河口石堡建于嘉庆年间,是抵御白莲教扰境而修,原设五座城门,历经战乱,西城门为现存最后一座城门。


wps8.jpg


在蜀河口小河东的中学院内,有一棵千年古树五指柏。五指柏须交错,两人合抱的躯干分成五枝;犹如五指指天。意为五子登科,蜀中的莘莘学子年年金榜题名,状元及第。柏荫下是三义庙,供奉着三国时桃园结义三弟兄刘备、关羽、张飞,明清时期为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客商会馆,又称山陕会馆

身居千年古镇,随处可感受到古镇文化的博大厚重与深邃。民间舞蹈双推车据传是清光绪年间由湖北武昌会馆经商艺人传入蜀河,誉为民间舞蹈的“活化石”流传至今。蜀河名吃八大件诞生于清代,发展成为原生态的传统饮食消费习俗,现被列为首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誉名中外。民间剪纸剪出百鸟朝凤,曾多次获奖。铁艺及烧狮子、站龙、滚龙等令人艳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构成了古镇的传统文化之魂。


wps11.jpg

蜀河口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建设同频共振,使千年古镇焕发出了盎然活力。古有鼎盛辉煌,今有崛起见证,踱出古镇外,高峡出平湖,双桥落彩虹,突破发展与建设特色社会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从历史回归当今。

一座距今千年的蜀河口,以其风格独具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备受世人称颂,赞歌,史诗蜀河口更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而流传久远……



wps12.jpg


       作者简介:张志琴,笔名棕杰,出生于1944年,旬阳市人,中共党员,退休教师。中国散文作家写作中心写作员、中国作家创作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安康市诗词学会、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市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作家协会、散文学会会员。散文有四百多篇发表在县、市、国家级书刊上,多篇作品获得全国大奖。出版作品集一部。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