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读西游 取心经 文/杨涛
author:杨涛   2024-01-15   click:2651

《西游记》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后大部分人对西游记的了解仅仅来源于影视剧,真正读过西游记原著的人却少之又少。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明代曾被统治阶级列为禁书,不让平常百姓读,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师徒四人苦苦所取的真经只有在原著里才能真正悟到,大家所喜欢的孙悟空也只能在读原著时才能真正了解。正如原著开篇所写: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很多同学都曾希望自己能像孙悟空那样法力高强,斩妖除魔。可细品原著才会发现,我们自己早已有了孙悟空的点滴模样,不知不觉已经走在了取经的路上。西游记原著里讲,孙悟空是由一块海外仙石,受天地真气,吸日月精华,内育仙胞,幻化而来,可谓天赋异禀。即便如此,在他没有学习本领之前也只能与豺狼为伍,和麋獐作伴,喝的是山泉,吃的野果;可向菩提祖师学得本领之后却能和天上的神仙称兄道弟,喝的是琼浆玉液,吃的是蟠桃圣果;最后取经归来成为斗战圣佛之后,更是和昔日顶礼膜拜的菩萨尊者位列一班。比起悟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没有天赋异禀,是不是更应该不断学习提升呢?孙悟空一生仅仅遇到两位师傅,菩提祖师教他,唐僧管他,都在让他收心。原著里写菩提祖师传艺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稍加思索不难发现,人体方寸大小就是心脏,斜月三星写出来也是心字,菩提祖师教孙悟空的上天入地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其实都是在如何用心,我们每个人的心也有多重变化,也能上天入地,甚至出省出国,环游世界!心在哪儿,身亦可去哪儿。正所谓一念是佛,一念是魔,悟空觉悟后才告诉唐僧,只要心性志诚,回首处即是灵山。

西游记.jpg

好多老师总希望帮孩子早日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不用再念紧箍咒,不用再讲定心真言,老担心我的学生不听劝,日后大闹天宫,被压山下五百年,可他们的取经路我们又岂能代替?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转眼便到西天,他不也是陪大伙儿一步一步走向灵山吗?再说了,真正成为斗战圣佛的悟空还那么可爱?还那么令你难忘吗?我想很多老师终其一生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毛猴子。也或许虽从教数十年,我们自己还当不了菩提,做不了唐僧,我们也还正是那只取经路上学习人情世故的行者。因为少时看西游,只觉得情节曲折,形象鲜活,趣味横生;如今再读西游,虽是神话小说,却处处道尽人情世故!老师们,西游记原著也有一段写到: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真经不在西天,而在路途;佛祖不是如来,而是自我;那成群结队的妖精乃是人心幻化而出的欲望和执念;正所谓:见天地容易,见众生也不难,唯有见自己,需过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人生犹如西游记,我们都是取经人。所以无论现在身处人生哪个阶段,学生也好,老师也罢,我都推荐大家再读西游,重走取经路!

作者简介:

杨涛.jpg

杨涛,男,39岁,旬阳人,甘溪镇中心学校教师,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先后在赤岩、甘溪多个农村学校任教。性格耿直、甘于奉献,平时喜欢看书,爱好文学,在文字世界里提升自己认知及视野。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