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怎么看电视剧已经很多年了,听说改编自路遥先生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已经拍摄完成,即将在北京卫视播出时,还是立马决定要追看这部电视剧。于是每晚推掉一切事务、关掉手机,从7点半到9点10分,沉浸在那些熟悉的场景中,品味那些乡土味十足又似曾相识的故事情节,回忆那段苦难又快乐的岁月。

路遥先生在写《平凡的世界》前,他的《人生》已经很火了,他在文坛也具备相当的名气,但可能很多人难以相信,《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成后,路遥先生遭遇了出版社退稿的尴尬。直到85年《花城》出版社刊出后,才引起大家的注意,之后越来越火,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到现在,虽然对《平凡的世界》仍有些许不同的声音,但毫无疑问,在我的心中,在大多数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心中,《平凡的世界》不但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近50年来中国文坛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没有之一。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展现了中国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环境下的城乡巨变、各阶层生活、底层农民的创业艰辛、爱情苦乐,上至省部高官的权力纠葛,下至黄土高原底层农民穷苦到幸福的生活,深刻地展示了寻常百姓追寻幸福生活艰辛艰难曲折的道路,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将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
《平凡的世界》小说有两明一暗三条主线,分别是:少平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艰难自我完善的打工经历;少安艰辛的创业故事和双水村孙、金、田三个家族交错的故事;田福军为了让黄原人民吃上白面馍馍的梦想。无论哪一条主线,都展示着不分阶层、不分穷富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爱与自强。电视剧基本终于原著的三条线,但是将第一主线由原著中的少平调整为少安,这是明智的选择。小说中少平这条线更注重人物在艰难条件下自强不息的内心描写,但这恰恰是很难通过电视剧表达好的,而少安这条线故事情节更交错复杂、人物冲突戏剧性更强,既有少安创业的艰辛、孙家内部的冲突与亲情,又有孙、田、金三家的恩恩怨怨,更适合电视剧展现。电视剧播出后的效果也证明,少安这条线是最精彩、最贴地气、最能打动人的。每每看到少平这条主线故事时,可能是故事冲突性不够、演员表演不到位等原因,总觉得情节平淡和压抑,不如少安那条线吸引人。

路遥小说最激动人心、最令人难忘、令人陶醉的就是其中的情。电视剧在展现少平、少安、田福军三条故事主线的同时,通过故事冲突集中刻画三类情,即普通百姓间朴素善良的真情、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爱情、在苦难条件下自强不息的生活热情,传达出社会、百姓间温暖的情怀,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是,充满正能量。生产队长少安为了解决水旱的问题,防止与邻村出现恶性冲突,不顾自身安危去与邻村谈判,用自己的真诚与无畏打动对方,化解矛盾。为了让乡亲们也富起来,少安冒着赔钱的风险欢迎大家来他的砖厂干活。少平在自己还吃着黑馍馍的情况下,为了成全郝红梅和顾养民,在书里夹着饭票偷偷送给郝红梅,还帮郝红梅保守偷手帕的秘密。黄土高原的儿子田福军一直怀揣让黄原人吃上白面馍的梦想,以对底层穷苦百姓的赤诚深情,不唯上,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终于带领黄土高原上的人民吃上了白面馍。即使一些配角甚至消极人物,如老谋深算的村支书田福堂、逛鬼二流子王满银、任劳任怨的秀莲,他们的所做所为,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人性的温暖。秀莲为了把日子过好,下定决心要和玉厚老汉分家,但在按下手印前的那一刻,她又反悔了,不想让这个家散了。田福堂一方面害怕少安的崛起篡夺他的权威,另一方面又很关心小伙伴碎娃玉厚家的光景。

30多年前的西部农村,民风虽然不一定像《平凡的世界》里描述的那样好,但总体来说,也差不了太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吃上了白面馍,而且也慢慢富裕起来了,但与物质生活的提升相比,广大农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提高了吗?我看不但丝毫没有提高,反倒降低了很多。现在的农村风气已经远不如30年前了,物质化、功利化十分严重,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笔者曾听西部某县基层干部说过一件事情,很是震惊,前几年该县遭遇特大洪灾,洪水冲毁了农民不少房产,好几个人被洪水冲走,为解决洪水过后农民缺粮的问题,县政府调拨一批救济粮紧急运往受灾的乡村,但有一个村子由于道路被冲毁,运粮车辆在距村子三、四里路的地方无法通行了,乡干部动员村民徒步去把救济粮扛回村子后再无偿分给大家,我们亲爱的村民竟然提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条件,要求乡政府给他们支付运费。这是我们那曾经憨厚朴实的农民吗?淳朴的民风哪里去了?
《平凡的世界》小说着重描写了少安与润叶、少安与秀莲、少平与晓霞、兰花与王满银、郝红梅与润生的爱情,其中少平与晓霞、少安与润叶的感情故事是当然重点,电视剧也重点描写了这两对爱情纠葛。但整个电视剧看下来,兰花与王满银的爱情最让我感动和唏嘘,当然让人欣慰的是,兰花与满银的爱情结局在小说描写的几对中是难得比较完美的了。自小家穷的兰花天天背负着家里的重担,除了家人,没人关心她、追求她,也从来没有体验过爱情的甜蜜美好。当逛鬼王满银看上她追求她时,才第一次体验到被爱的滋味,虽然王满银不会干活、游手好闲,但他对兰花好,能说会道,会唱信天游,会逗兰花开心,送她新衣服,死皮赖脸的追求她。兰花不顾家里的强烈反对,嫁给了逛鬼王满银。婚后的日子虽然穷,而且家里家外的活几乎全是兰花一个人在干,但兰花没有任何怨言,因为爱情还在,她愿意为着自己的爱人付出,穷和苦她都不怕。当兰花发现王满银和别的女人鬼混后,她才觉得天塌了下来,她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自己的生活没有希望了,吃老鼠药寻死不成后,坚决要求和王满银离婚。她离婚不是不爱满银了,是因为无法忍受满银对爱情的背叛,无法忍受他和另外一个女人混在一起。当她发现王满银还是爱着他,而且已经回心转意后,她又拒绝和满银离婚,想继续和满银过日子,哪怕烂包日子还得继续,她也无所畏惧。这一切都是最原始、最纯洁的爱情,但这样的爱情在当下物欲泛滥的现实生活里应该已经绝种了。

少安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的道路、少平在苦难环境下乐观拼搏的经历是《平凡的世界》最励志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成功也使得《平凡的世界》成为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特别是无数农村底层青年艰苦打拼的精神支柱。我是在高二的时候看到《平凡的世界》小说的,一口气两天看完,被小说能这么全景式真实展现当时的中国西部现状所震撼,被少平困苦下的乐观拼搏精神感动,原来觉得自己一天两顿玉米糊糊、一顿面条,睡大通铺硬板床、喝不上热水的学校生活已经很苦了,但与少平相比,自己绝对幸福多了,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大学时,每当面临困难,不知道这个月勤工俭学赚的钱够不够自己下个月花的时候,每当想家的时候,就看看《平凡的世界》,告诉自己,咬咬牙,一切都会过去的。比较遗憾的是,可能受制于电视剧表现手法的限制、演员表演效果的影响,《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对少平的经历展现的不够精彩,也谈不上多打动人,如果是一个从来没有看过《平凡的世界》小说的人,看了电视剧后,可能会产生不了共鸣,更谈不上激励自己了。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没有30年前的生活经历,但真的可以看看《平凡的世界》小说,特别是对于那些出身于农村的年轻人,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跋涉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在小说情节改编上,电视剧基本忠于原著,但对一些情节进行的局部调整令人难以理解。比如小说原著中田福军根本就没有干涉过少安与润叶的爱情,但电视剧中田福军为了自己的仕途、为了黄原人民的幸福,竟然默许甚至怂恿少安与润叶分手,这样的改编不知道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突出田福军一心爱民的形象吗?反倒让人怀疑田福军的心胸和人品,影响了田福军的形象,不知道小编是怎么考虑的。还有少安直闯饭局向石钟敬酒、强令田福堂在小饭馆旁听他与润叶的心底对话这些改编,从电视剧表达人物个性和强化戏剧冲突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但不太忠于原著描写的少安少年老成的性格。
电视剧在角色塑造上,最成功的是田福堂、孙少安、孙玉亭,孙玉厚、秀莲、金俊山、郝红梅也不错,润叶中规中矩,少平令人失望,晓霞有点目不忍睹。甘肃话剧院的康爱石真的把一个土得掉渣又心机颇重的村支书演活了,那说话口气、动作神态就是30年前农村的支书味,就连生病爬在碾盘上的几声咳嗽和哮喘都活脱脱是真的一样。与原著相比,少安总体刻画的很好,但不知是编剧的刻意安排,还是演员发力过猛,把原本少年老成的少安刻画的有点过于勇猛了。至于小说中的男一号和女一号少平、晓霞,不想说了,太失望了,原来心中的男神和女神彻底被毁了,特别是女神被毁得不轻啊!开始几集的晓霞真的不能看,刻意又生硬的手叉着腰,上蹿下跳的,后半部分好点,但也与原著相去甚远。
路遥墓坐落在延安大学校园文汇山。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的奉献”。

写到这里,我想起艾青先生的话:“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015年2月底于北京
本期编辑:郝晓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