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山山岭岭一片片樱花盛开,生机盎然。踏春来到曹家山,雪白的樱花夹杂在青翠竹林中,一座青瓦陈墙的建筑渐渐露出轮廓,在翠竹、樱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古香古色。
段家河镇曹家山,得天地造化,山脉源头悠远,倚山带溪,气象回合;左接玉龙山,右绕马道梁,面临碧波荡漾的汉江水,浑厚的大黑山犹如椅背,酷似群山中的一把太师椅,惟妙惟肖,曹家大院座拥中央,令人叹为观止。

曹家大院位于段家河镇樱桃湾北岸山峦上,距316轨道2公里、西康铁路2.1公里、汉江2.2公里,南望“毛公山”,背依北黑山。这里天高日远,曲径通幽,这座不寻常的古民居,隐藏着一段历史的迷藏,经过时光的沉淀,历久弥香。
如果不是近年来交通有所改善,曹家大院可能被淹没在深山荒野之中,无人问津。
站在大院门前,极目远眺,白云在清新的空气里飘荡,群山在身边展开一幅磅礴的画卷, 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美轮美奂。
曹家大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50亩,现有住户24户,81人。远离城市的喧嚣,环境优美,安静祥和,让人感受到乡村自然惬意的舒适生活。
该大院的主人曾为清庭镇守山海关的一位将军,在镇守山海关期间屡立战功、威名远扬。年老荣归故里后,曹将军用朝廷赏赐的钱财,选址在此,修建了这座远离喧嚣浮华、易守难攻的精美院落,被乡里人称之为“曹家大院”。

据史志记载,曹家祖上曾是大户人家,历来信守勤以安身,俭以养德,耕读兼备,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将勤善为本,耕读传家,孝义为先立为家训,世代传承,致使家族兴旺,人才辈出。自清朝康熙至同治200多年里培育出了四位秀才、一位贡生、一名将军。
闻名遐迩的陕南百年将军府邸曹家大院,人才辈出,其中,曹德才协助镇守山海关,曹明克为贡生,与旬阳吕河人刘璞,跟随晚清名将曹克忠镇守山海关。石墙黛瓦,又见炊烟,是旬阳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们心灵深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青砖黑瓦马头墙,台高门阔精雕窗,大红灯笼高高挂,既让人倍感亲切温暖,又让人肃然起敬,更使人思绪万千,它们经历了红尘的奢华绚丽,目睹了尘世的喧嚣纷杂,感受了人间的冷暖酸甜。
走进曹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极正耀”匾额,预示着当时曹家兴旺发达,声名显赫,也预示着家里的老人寿星正耀南极。原来匾额在“文革”期间被损坏,先是被当做学校黑板使用,后来作为农户的柴门。现在的匾额是根据曹氏后人口述而重新制作的。
进入大院,漫步在时光长廊里,感受古建筑之精妙,古文化之深厚。时光沉淀的痕迹,散发出独有的魅力。一砖一瓦,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一笔一画,都显示出当年建造者的精雕细琢。在悠远岁月中,历经时光打磨,它依旧静静地沉默着,温馨如旧,沧桑间渗透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整个院落建造奇特,首尾相顾、中间贯通、内外相应,“攻防兼备,军民两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从未在该宅院抓到一个壮丁。因此,曹家大院自然成为当年旬阳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议事点,魏凌玉、曹仲州、华进万等共产党员经常在此活动。在旬阳惨案中牺牲的曹仲州故居就在曹家大院的一号院,其墓地在该大院西侧。为了安全,旬阳地下党组织采取“多头单线”方式,各条线平行,一律不发生横向联系,确保万无一失。曹家大院及这批地下党组织为旬阳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曹家大院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与标志,蕴含着一段沧桑的历史故事,在过去流逝的那些岁月,必有一段动人的传奇,他们演绎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繁华与衰败,更是一个时代信息的见证,一段历史文化的印记。
曹家大院,从远古走来,久经磨难,步履蹒跚,筚路蓝缕。而今,曹家大院周围被樱花环绕,产业丰富,被称为樱桃之乡,传统柿子,久负盛名,远销西安及外省。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愚先生的故里亦近在咫尺,发展乡村旅游前景广阔。新时代,新机遇,新变迁,百年变局,已经到来,百年老院,往事成忆,未来可期!
在此,惟愿曹家大院繁荣复兴,父老乡亲幸福安康!(提供史料人:吉定进)
【作者简介】

程根子,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安康市作协会员,旬阳市太极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在中省市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作品曾多次获奖,长篇小说《金太阳》《石榴花》先后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收藏,长篇小说《石榴花》入选2022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和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并已经完成。《麦缘》《白夜》《父亲的高粱我的馍》《母亲的槐花蒸饭》等散文入选全国语文联考试题。
本期编辑:刘萧姣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