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我的往事(17):走出大山 文/李康平
author:李康平   2024-04-13   click:2329

串连从安康县城中渡口坐渡船过汉江就走进大山,我们按照学校发给的一张油印的路线草图行进,每天背着背包行进八、九十里山路,最多的一天走了110里路。所谓山路,应当是当时不能通行车辆的村道、乡道。乡间岔路很多,都是一米左右宽,很容易走错。串连队的同学中间,就我爱主动向老乡问路。见到年纪大的我都礼貌地尊称大爷、老伯,年轻一点的就叫大哥、老乡,问清前面该走哪条路?还有多少里?之后,我便招呼大家该怎么走,前面还有多远就到接待站了。同学们说我嘴甜:“叫人不折本儿,舌头打个滚儿。”

似乎一路上都是我在不停地向老乡问路,问清楚路再“指挥”同学们怎么走。因此,出发后第二天,队长锁运洪便不由分说叫我当队长,并且立刻就把队旗交给我。串连路上,我们都是非常虔诚地背着背包、打着绑腿、扛着一面红旗走的。只差一杆枪,就跟当年红军战士一样一样的了。

000.png

过了商洛地区的柞水县城,第二天就要翻秦岭了。初中学地理就知道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从小在陕南安康长大,还属于中国南方的最北端,过了秦岭就是北方了。听说秦岭很高很陡我们倒不怕,但听说秦岭山上都是大雪山,我们显得都很紧张,也很兴奋。

第二天一早早地起来就出发了,出发前穿上背了一路的棕袜子,这是一种用棕丝编织成的“袜子”,穿上的确感觉发热,据说山里的农民都穿它过冬。说是“棕袜子”,其实样子跟现在的皮靴一样粗大,穿上它就穿不进鞋子里了。老乡见了告诉我们,穿棕袜子要套上一种满耳草鞋。一般单穿的草鞋只有一边有鞋绊,两边都有鞋绊的叫满耳草鞋,专门冬天套棕袜子穿的。我们从没穿过,因此只买了棕袜子,不知道还要买满耳草鞋。没办法,只能穿上棕袜子就出发了。

出了柞水县城就开始爬山,只走了两、三里路,棕袜子不经磨就洞穿了。继续穿着走,山路上的石子硌脚,根本走不了。眼看着这秦岭山上并不是传说中大雪山,于是我们都把棕袜子脱了扔了,还换上解放鞋继续前进。等翻过分水岭,果然见到秦岭的阴面坡上满山大雪,景色好壮观啊。我们兴奋地大喊大叫,看到雪多坡陡的地方,还有意从雪坡上往下滚一段,体验一下课本里学过的红军战士从雪山上滚下山的情景。

下到山下,眼前又是一个惊喜:我们看到了地平线!

山里的孩子,从小学地理、画图画,对地平线都很难理解。我们平常看到的县城四周都是山的弧线,很难想像大地的远处竟然会是一道水平线?这下终于看到了。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的辽阔壮观就这样以一道地平线展现在一群山里的孩子面前,令我们叹为观止!这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更加觉得这趟步行大串连征程无论多么艰苦劳累,都是值得的!

这是我们从安康出发的第八天,步行500多里路,当晚我们住在长安县城,准备好第二天一早向西安进发。

作者简介:

李康平老师.jpg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刘萧姣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