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我奉令由安康机务段运转车间到安康铁路分局政治部宣传部助勤,和我一起助勤的还有从紫阳工务段维修车间来的吴利民。他父亲是安康地区农林局局长,父辈们都认识,我们应当算是世交。企业宣传工作的基本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我以为最主要的还是理论思辨的能力、观察发现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文字写作的能力。有一句顺口溜说“组织部的表、宣传部的稿”,似乎以为宣传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动笔写作。但是我认为写作不过是思想的文字表达形式,没有思想的文字始终是空洞的、苍白的、无力的。
举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毛泽东的千百篇雄文所留传下来的是毛泽东思想,而非写作技巧经验,尽管毛泽东的文章同样堪称写作典范。作为宣传工作的新手,理论思辨、观察发现、语言表达的能力尚需假以时日,方能逐步提高,而文字写作来了就要写稿,对我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那时写稿都是用手写,我写稿有个习惯是一边写一边改,写到后面,感觉前面有点问题再改前面,改过之后接着后面再写。等完稿之后,稿纸已是满纸花,必须誊清一遍再送宣传部长修改。部长修改过后拿来往我桌上一放,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再拿一本稿纸重新誊清。都不敢当着部长的面看看部长是怎么修改的?怕部长有想法,是不是对他的修改不满意啊?等部长离开办公室了,才敢翻到后面看看部长修改的地方,用心去思考部长为何要作这样的修改?部长修改的地方比我原稿高明在什么地方?如果不改行不行?(当然不行!)为什么不改不行?这样地用心去比较了、研究了、体会了,也就吸取到了别人的智慧,对自己的写作就有帮助、有提高。
时至今日,我依然保持着这一习惯,每每写完稿件之后送有关方面征求修改意见。如果直接用电脑修改,也请用红色字体将修改部分标记出来,便于我跟原稿比较对照,从修改内容中学习提高。遗憾的是有的人并不理解这一点。在我担任宣传部副部长时,宣传部一个同志写稿送我修改,我用标准修改符号作了修改之后交回给他誊清。他看到我把他的稿子改得满纸花,一定是心里不服气吧,以看不明白修改文字为由,竟然叫我把修改的内容读给他听。我的天那!当初部长给我改稿,我连当着部长的面翻看后面是怎么改的都不敢,哪里还敢让部长指给我看、读给我听?这其实还是人的胸怀、气度、格局小,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后来他调到安康地方不知什么单位工作去了,就再没有联系。
还有一次安康分局安全生产一千天,局报社要给分局出一个安全生产专版,其中要有分局党委的一篇稿。我时任分局政治部办公室主任,安排政办一个秘书来写。稿子完成之后,我和宣传部长一起讨论稿件。秘书读完稿子之后,宣传部长说写得不错,把分局党委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成绩都说到了。轮到我却直言不讳地说,此稿不行。宣传部长和秘书都非常惊愕,怎么不行,还要怎么写?我说,写稿一定要明白稿子将用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内容?党委的这篇稿件是要用在分局安全一千天的专版上,专版主要内容是分局安全生产的做法和成绩,党委的稿件应当反映怎样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哪些思想保证工作,而不是评功摆好,你行政工作挺好,我党委工作也不错。这样一说,秘书顿时明白了,稿子换个角度再作修改,果然效果不错。(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刘萧姣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