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一封家书 文/叶玉林 
author:叶玉林    2024-04-29   click:1094

去年“五一”劳动节前一天,我家三弟打来电话,他说单位上开展党建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属,写一封廉政家书。诣在突出廉政建设内容,加强集团公司廉政建设教育体系,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推行亲情监督,筑牢防腐底线,警钟长鸣。

活动要求不准在网上抄袭,不搞应付交差,用真情实感来打动读者,真正的起到居安思危、反腐倡廉的效用。公司将对这次活动,《一封廉政家书》统一组织评选,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奖励。

他在电话中告诉我,这事很重要,非我莫属。就这样我也没推辞,爽快的答应了。挂断电话,我脑海里就开始思索着如何着笔,构思着看似很简单的书信内容。

三弟在我家姊妹伙里排行“老六”数他最小,是父母亲的奶根子,出生在七十年代初。他和大哥命运不错,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高中毕业后就去当了兵,吃上了响粮,“饿不死的兵,晒不死的葱”。他们在部队上衣食无忧,依仗山里娃的勤奋吃苦精神,先后分别考上了军队和地方院校,为人生赢得了新的开端,在部队一干就是十多年,转业回来安置在国有大单位,相对缩减了在农村受苦挨饿的那段日子。

同时他们为父母亲挣回了足够的面子,“革命军属、光荣军属”不同时期的两块牌子,至今在老家门上两边挂,记载着我们父母亲及全家人的家国情怀。

然而、我却没有他们俩个那么幸运,高中毕业后,不安心一辈子在家当农民,瞎子夹毡胡扑腾,考过剧团,上过基建连,治过黄河水,当过民工,一心报名参军,又因哥哥在部队服现役,被公社书记呛了一鼻子灰,当过泥水匠,学过木匠,贩过药材,一心想创荡世界,但运气不佳,处处碰壁,经历了农村最为艰难困苦的岁月。

正当山穷水复疑无路时,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公社书记的一席话,使我改变了人生轨迹。稀里糊涂的从农村考上了国家干部,参加工作以后,长期在基层行政单位,一直干到退休。“偏大的向岁的,中间夹个受罪的”这是农村当时娃多的家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所以我在农村呆的时间最长,在家里的机会最多,对农村的艰苦感同身受,深知长期生活在山区的农民,是那么的不容易,能跳出农门,走出大山,那是祖祖辈辈人的梦想。

可能这就是让我写信的主要原因吧!因为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才能懂得什么叫珍惜。

我想如果父亲还在,这封家书轮不到我头上,因为他老人家在农村也算是有文化的人,解放畔畔前后高小毕业,能识文撰字,肯关心国家大事。虽然他身体先天性残疾,但生存意志十分顽强,一辈子受尽常人都无法忍受的磨难,一生养育了我们六个儿女,实属不易。在那啥都缺少的年代,我们从不缺少严厉的父爱,每当我们回到老家,他总是要喋喋不休的唠叨一番。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三个年头了,但他教育我们的话语却时常在耳边响起,让人无时不在怀念着他。他老人家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国家干部,但他却很像常驻我家的“纪监委书记”,他是一位严厉父亲。

想到这里,我心里有了思路,当晚提笔疾书,一口气写完了这封家书,在“五一”节早晨,经“顺丰”快寄发出。半月后弟来电告诉我,这封廉政家书被评上了优秀奖,他把奖杯给了我做为纪念。

此值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将这封家书敬献给广大的劳动者相互共勉。

插图2.jpg

小弟你好!

近来身体可好!工作顺利一切都好吧!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了,在举国上下欢庆节日之际,我携全家老小,向常年漂泊在外,为祖国建设东奔西忙的小兄弟致以亲切的问候,祝节日快乐!

劳动最光荣,因为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推动了社会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像小弟这样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建设者,舍小家顾大家,四海为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青春韶华。

咱家兄弟三人,都在外面干着国家的事,端着国家的铁饭碗,吃着一口轻松饭,衣食无忧,在周围人的眼里都很羡慕,在村里也是“独一无二”的幸福之家。

我们“客家人”勤劳善良,家教严明,从小就注重培养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在父母亲及爷爷的言传身教下,依靠自身力量跳出世代“农门”成为国家干部、职工,拿着工资俸禄,过上了幸福生活,实现了人生美好的愿望,这是我们兄弟的骄傲,也是家门的荣耀。

现在我和大哥已经退休了,而你今后的道路还长着哩!家里的事有我们哩!母亲身体还好,你不要分心。集中精力干好你自己的事,努力工作,爱岗敬业,倍加珍惜,做到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给我们敲警钟说的话:“有一份工作不容易哩!把单位的工作要当事,不是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拿,再穷不要拿国家一分钱,你们都是有妻儿老小的人”。

那时父亲像似咱家里的纪监委书记,整天唠唠叨叨的,每次回家休假,他老人家总不免给我们上一堂廉政课。现在父亲不在了,他离开我们快两年了,但他的谆谆教悔,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左右铭,永远激励着我们代代相传。

这几年听说小弟在外面工作干的很不错,手下管理着几十号人,相应的手中也有一定的权力,无论你身居何位,手中权力大小,“无俗则刚”管住嘴,管住手,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要的坚决不要。牢记家训,传承家风,坚守做人的本份,守住廉洁的底线。

像朱元璋谈“廉吏”建设那样,“守住你这口井”他说:“给国家干事者,端着国家的饭碗吃饭,拿着国家给你的俸禄,如同一口水井一样,虽然井里的水不满,但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请务必守住你这口井”。浅而易见,人生不容易,把握是关键,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为了妻儿老小全家人的幸福,珍惜现在,守住这口井。

二哥2023年5月1日于商州

作者简介:

叶.png

叶玉林、男、1963年生人,在职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长期在基层担任过乡武装部长、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副局长等职务。平日喜爱文学、笛琴书画等,创作有《回味人生》《贩药材》《治黄河》《我的父亲》《一封家书,》等各类体裁作品约20多万字。

本期编辑:郝晓东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