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问我,“你退休后都在干些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读书、运动、旅游、上网,有时写些豆腐块。”说到底还在继续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人老思想不僵化”的人。
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使人变得强大,更有修养,更会处世,更加幸福。

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人非生而知之,但凡有学问的人,都是爱学习的人,政策法规、天文地理都是他们学习的内容。美国著名科学家兰格力,是世界上第一架用蒸汽作动力飞机的设计人。童年时一次放学回家,他见到鸟雀飞翔,脑海里便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想法:要是人也像小鸟那样,能在空中飞行该多好!从此,他阅读大量关于鸟雀方面的文章,了解到了鸟雀的形态、如何张翼、如何起飞、如何滑翔等。通过自学,在理论上弄清了小鸟飞行时的速度、翅膀的伸张、空气的浮力等三者的关系,于是他设计了一架用蒸汽作动力的飞机。后来经过改进,飞机可以载人飞到天上。学习可以让人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拓展视野,变得更加聪明。
学习可以增强能力。人的一生是要靠能力吃饭的,有的人能力不足,生存艰难;有的人能力极强,干事总是风生水起。这些能力强的人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甲、乙两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甲下班后抽时间阅读有关营销方面的书籍,向别人请教销售策略,每次顾客盈门,他喜笑颜开地向顾客介绍商品的性能、特点、售后服务等,顾客高兴地釆购了他推介的商品。而乙则是等待顾客来购买,销售收入远远低于甲。能力的差距直接影响到办事的效率,能力强的人往往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安排工作,而是主动去学习了解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学习可以增添智慧。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人们在各种情境中表现出的理性、明智和全面的判断和行动能力,它包含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升华等。一个有智慧的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的现状、过去和未来,拥有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能力。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董遇的人,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坚持几年后,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好处?董遇回答:读书让我头脑变得更加灵活,遇到困难和问题总能想出办法来解决。这就是智慧。一个人买了双鞋,走在路上丢了一只,他干脆把另一只也扔了。别人问:这么好的鞋,扔了多可惜。他答道:要这只干什么?扔了我再也不为丢了一只鞋而烦恼。
学习可以增加财富。记得十几年前,有一天,上高中的儿子放学回家惊奇地对我说:“我们楼下停了一辆挂着浙江牌号的宝马车。”我说:“那是二单元三楼一个人的车,他读完硕士又读了博士,现在在杭州一家合资企业工作,年薪上百万,他不仅买了高档车,还在西湖边买了商品房呢。”知识就是财富,这无可厚非。享利·福特少年时曾在一家机械商店当员工,月薪2美元,可他自幼好学,每月都花钱到书店买一些有关机械方面的书籍去研读。他和布兰小姐结婚时除一大堆机械方面的杂志和书籍外,什么都没有。后来,他父亲给了他一块土地和一幢房屋,已有丰厚机械知识的福特,胸怀大志,创办了福特汽车厂,并向世界汽车前沿迈进,积累了不少财富。功成名就的福特逄人就说:金钱虽好,但比起知识,它又不如,因为知识能为你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
学习可以增进幸福。生活就是为了幸福,因此,追求幸福成为每个人一生的奋斗目标。学习是促进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职业需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学习,可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升自我认知和理解能力。青少年时期努力学习,用丰厚的知识为幸福生活奠基。工作后不断刻苦钻研,本领越来越强,也就跨进了幸福的大门。中年后,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妻贤子孝、万事顺意,这就是幸福生活。有一天,我在广场上见到一帮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在学萨克斯,有的在学电吹管,还有的学吹唢呐,我上前问,这些东西年龄大了能学会吗?一个老人答道:好学着,只要你喜欢,没有学不会的。老有所乐,这就是幸福生活。学习能够使我们更加充实和满足,不断提升能力和自信,奔向幸福生活。
既然学习这么重要,我们日常都应该学些什么呢?首先要学习做人之道。仁、义、礼、智、信,诚、孝、俭、勤、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必须记在心,践于行。最近网络上流行做人五大黄金法则,即说话实点、行动快点,脑筋活点、效率高点,脾气小点、声音轻点,微笑露点、肚量大点,理由少点、做事多点,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次要学习生活本领。人要生存、要生活,就需要有一定的技能,通过技能获取生活的必需。是农民,你就要学会种地,产出更多的粮食;是工人,你就要学会机械操作,加工出更多的优质零件;是干部,你就要学习为民服务的本领,带领老百姓奔向更好的未来。我有一个同学,别人劝他学习做饭,他总认为有妻子做,不用学,后来妻子到外地帮儿子带娃去了,他只好整天在食堂买饭吃。因此,工作方法、生活技能、健康知识都要学习。第三,要学习做事法则。做事是讲规矩的,不能乱来,否则就要吃亏,这个规矩就是法律和规章,要知晓底线,认得红线,不去触碰高压线,按要求把该做的事做好。另外,还要跟上时代潮流去学习,不让知识老化、思想僵化,如目前已进入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我们就要学会正确使用,以此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学习?向书本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程熹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就是说这五个方面,有一项没有做好,就成就不了学问,尤其是博学排在首位。鲁迅先生也说过:“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也强调了要博览群书。通过读书,可以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古今中外;能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丰富思维方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塑造良好的气质形象,和谐人际关系;能增强意志品质,遇挫不馁;能提升自我能力与价值,实现修养与人格的不断完善。
向他人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向他人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学习并了解新的趋势和挑战,才能保持竞争力并取得成功。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学习先进典型,用他们的优秀品格、高尚情操、务实作风武装自己;要听得进逆言,但凡能指出你缺点和错误的人都是你的贵人和知己,要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进步。
向实践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各种知识都是人们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的总结。想要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有所建树,就要牢固树立实践为本的观点。实践是砥砺人生的磨刀石,是检验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提高能力和展示才华的基本平台。一定程度上说,经历就是能力,经历的事情多,积累的经验教训也多,对问题的认识就能够更深刻一些。凡是在岗位上有所作为、业绩突出的人,都注重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磨炼自己。
向自己学。“吾日三省吾身。”自省就像揽镜自照,照出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予以必要的收拾、整理、添加、去除,只有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改正,获得进步。一个经常反省自己的人,拥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可以让优势为自己筑梯,让劣势为自己铺路,当过往的经验融合到人生的阅历之中,你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之,永远不要停止学习,身体和心理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在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停滞不前就是在退步,你可以没有时间去旅行,但是不能没有时间去学习。
作者简介:

向维录,陕西旬阳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热爱读书、写作、运动。
本期编辑:刘萧姣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