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我是个对家庭很负责任,也是有担当精神的人。能自强自立且能尽到做女儿的微薄之力,孝敬父母、尊敬哥姐、爱护弟弟是我的义务和责任。任凭自己省吃俭用,每次回家总想给父母一点惊喜,给弟弟一些高兴,想尽一切办法给他们带点儿东西回去,以表我的心意。这样我心里不仅高兴也很踏实,没有枉回一趟家。
那时物资紧缺,湖北兰滩相比陕西兰滩商品供应要好些。我就利用机会,经常在湖陕两边兰滩的供销社和粮店,托人买点大米或其它生活用品及一些小吃货,再就是每月在生产队节省下来的一点杂粮带回家,一是添补家里生活之需,二是接待弟弟。同时在生产队受的苦累和委屈再多,从不给父母诉说,每次回家都是报喜不报忧,以免父母操心牵挂,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做到了忠孝两全。
二十八
那个年代是计划经济社会,从“四人帮”的横行猖獗,到“四人帮”被打倒后的余毒还没有肃清,政治生态还很不正常,又长期受落后的生产力及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影响。在社会各项活动中,各个领域里极左路线思潮严重,仍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正处于拨乱反正时期。国家还没有改革开放,农村还是大集体“大锅饭”,靠天吃饭,又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生产队没有副业收入。国家为了防止所谓的资本主义复辟,提出的口号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宝”,只要有人定胜天的精神,不能有资本主义的物质财富,似乎越穷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队没有产业,社员更不能搞家庭副业,生产队的所有收入来源都是以种粮所得,所以生产队收入低,社员贫穷。我在该队几年,每年每个工日值没有超过五角钱,就我而言,从插队的第一年年底决算盈余分红8.10元,第二年36.80元,第三年28.30元,第四年还没有到年底决算时间,我就离开了那里,没有清算。插队辛辛苦苦劳动近四年时间,除了自己吃喝外,仅盈余了73.20元。
这样的工作生活不知不觉的过了近四年,四年的知青生涯是我人生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父母的叮嘱,忠实践行一个知青的工作任务,没有让知青岁月蹉跎,没有辜负党的培养,贫下中农的教育及父母的期望。从开始我是个刚出校门的学生,步入社会经过四年风风雨雨的锻炼,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吃苦精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刻苦向上的求知精神,成全人格的修炼精神。使我初步明确了人生哲理,初具了正确的“三观”思想雏形,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时知青们都是跟着太阳起,伴着月亮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沉重的劳动锻炼是我们光荣神圣的天职,我们的命运,是用我们的双手绣红地球,驰遍宇宙,相信憧憬的明天一定会到来。然而,我于一九七九年九月,获得了贫下中农对我的好评和认可,经组织考察和安排,离开了这里,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二十九
当年我们虽然离开了家,来到这里参加劳动锻炼,比起大城市的学姐学妹们,他们奔赴几千公里,到祖国的边疆,边远寒冷艰苦的地方去劳动锻炼,相比我们还是幸运儿。我们至少离家近,山区条件虽差,但是气候还是很好,回家的路程比较近,回家的次数比他们多,也比他们方便。
忆往昔,艰苦岁月,我们都是奋斗者;看今朝,幸福生活,我们都在享受着。我们现在年近古稀,虽然时过境迁,船过水无痕,但是在中华大地上曾有过这一幕,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这样一朵浪花漂过,绝不会让它淹没在历史的风尘里,历史的长卷浓墨重彩的记载着我们。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应该牢记那段经历,尊重历史,尊重那些曾经为党分忧,为国解难,自己付出了牺牲,减轻了国家负担,对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知青大军,我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名战士,也把青春献给了这片热土,我问心无愧,从无怨言,我们都是无名英雄,是无尚光荣的。
向这些英雄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三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有幸于2022年10月回到了我阔别43年魂牵梦绕插队的地方。我在决定要回去看看的时候,心弛神往,归心似箭,几夜未能入眠。

去的那天一大早,老天爷也在帮助我,下了半个多月的阴雨,终于天放晴,万里无云,阳光灿烂,的确是秋高气爽艳阳天。我从旬阳乘坐到兰的汽车,开车师傅是兰滩本地人,途中我告诉了师傅我的来意,由于几十年没回去,斗转星移,岁月变迁,已经记认不清我们过去经常上下的那条路了。他理解了我的心情,很热心的把我直接送到过去我们经常上山的那条路边,还给我指认了上原东风五队的捷径小路。由于现在的植被茂盛,把过去上山的路覆盖的严严实实,根本无法辨认出当年的小路了。我顺着牧羊人行走的小道进杷,披荆斩棘,艰难地攀爬,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了上去。抬头一望,瞬间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发现一片梯田,我立马停下了脚步,陷入了沉思,这里多么熟悉呀!是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时是向山要地,向地要粮,修造的大寨田。由此触景生情,当年那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又浮现在我眼前,社员们抬石拉土的吆喝声,在我耳边回荡,修地炸山取石的炮声,在我耳边震响,社员们的音容笑貌,神姿百态,依然印记在我脑海里。回想到过去,见到此情此景,瞬时使我喜极而泣,随机抓起一把泥土捧在手中,让我又闻到了这里的泥土芳香,看到了我们的劳动成果,想起了我们当年在这里修地造田的艰难和辛苦。

向上走了不远,就是几户人家,门前坐着几位老者,我第一眼就认出了他们是我们当年经常在一起劳动的大哥大姐,顿时兴奋至极,上前和他们紧紧的握着手攀谈叙旧好久,后来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他们。我兴高采烈的沿着我们过去经常走的小道向上边走边采食野果,边观赏山花美景,聆听鸟儿歌唱,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仿佛路边的树木花草在向我招手,鸟儿也在为我歌唱,它们好似还记得我当年的模样。遇到了过去的老熟人便叙谈起来。看到家家住的都是小楼房,户户用上自来水、电气化。公路通往各农户,村民出行及交通运输都是机动化,村民们个个扬眉吐气。房前屋后栽培着各种树木花草,满山遍野植被茂盛,青山绿水,山花烂漫,鸟语花香,花园式的和谐美丽新村庄。金色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黄橙橙、金灿灿成熟的庄稼和瓜果蔬菜,好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色!好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田园风光无限好,美景如画心自怡,美不胜收,让人叹为观止。看到这一切,使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该队几十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