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文革十年动乱时期,国家遭受了自然灾害和文革极左路线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不能正常运行,导致国家经济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人民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社会矛盾突出,治安状况问题居多。国家为了解决知青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减轻经济负担,稳定社会治安秩序。毛主席教导广大知识青年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号召城镇知青到农村去劳动锻炼,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那时正值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知青们,严格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积极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全国先后十余年时间,有数千万名初高中毕业学生,怀着一颗火热的红心,奔赴到祖国各地农村,插队落户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就是这支下乡知青大军中的一员。
一
我家住陕西旬阳蜀河镇,我出生于一九五七年八月,于一九七六年元月从蜀河高中毕业离校,二月二十号下乡,从接到下乡通知到下到知青组近一个月时间。当时我准备下乡到离家近点的三官公社,我的同窗好友建议我去兰滩公社和她到一个知青组,她本身是兰滩人,后来我尊重了她的意见,决定下乡到距家约四十华里的兰滩公社东风五队(现龙池三组)。当确定了下乡地之后,我到供销社买了一瓶英雄牌蓝黑墨水和一支金星牌钢笔,两张规格为一平米的白竹纸,裁订了两个本子,另外在供销社找些包装纸一同带上,打算要在劳动之余努力学习。
一九七六年二月二十号,古历正月二十一日,大年和十五刚过完,人们依然沉浸在节日的欢乐和余兴之中,按时令虽然已进入立春节气,但是寒九天还没有过完,天气还有一丝丝的寒意。那天天气不太好,刮着微微的冷风,太阳被厚厚的云层裹挟着,时隐时现。蜀河街道和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和往常一样,都在为自己的生计奔波忙碌着。就在这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对我而言,却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
那天是我人生踏入社会的第一天,也是第一步,将要告别父母,再见了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生活的脚步深浅就在偏僻异乡了。妈妈得知我要下乡的消息,提前给我准备好了被褥和日常用品及一些零食,那天早上又为我做了平时我最爱吃的饭菜为我饯行。我也早早的起了床,简单的洗梳整妆,还特意在手脸上涂抹点雪花膏,以防乘船被河风吹裂了脸颊,又认真仔细的查点了要带的东西。由于要离开父母离开家,心情比较复杂,没有心思进食,就随便扒拉了几口饭菜。第一次要离家远行,难免会相互牵肠挂肚,很不情愿离开。父母语重心长地千叮咛万嘱咐:“到了生产队要好好劳动锻炼自己,要听领导的话,听贫下中农社员们的话,服从领导,听从安排,搞好团结,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等注意事项。
二
我们那天要从蜀河镇同批次下乡到各知青组的人员,统一由区、镇政府组织集中在蜀河体育场,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我们个个佩戴大红花,锣鼓喧天,红旗招展,鞭炮声此起彼伏,会后各知青组带队领导和家长送行人将各自的人员带走。我们那天要去兰滩公社是三个知青组的人员,(两个男生组,一个女生组)共十几人,我们一同乘坐一条船出发。我们女知青组那批分了四位同学,三位同学家住在蜀河镇,要从蜀河出发,还有一位同学家住在兰滩街上,她在那里等候着我们。我哥和另一位同学的兄长去送行,他们既代表政府派送人员,又代表家长送行。去时的交通工具是临时雇佣在蜀河汉江码头摆渡的机船。出发时,父母帮我把行李送到汉江边,护送我上了船放好行李,然后他们下船站立在岸边,默默的在那里看着我。当开船的第一声铃铛拉响,船太公将第一把舵推开,栏头工撑出第一篙,船头缓缓离开岸边的那一刻,我心里一涌,鼻子一酸,泪水刷得一下夺眶而出,那时很不好意思地避开众人的目光,面向汉江南岸的山梁上到处张望,又看看我的母校,瞅瞅急流的江水,来分散我的注意力,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强忍着的泪水还是不断地往下流,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无言中。这时我不由自主的转过身来,目光投向站立在岸边的父母,他们表情木呆,被飕飕的冷风吹得发抖,顿时让我想起了古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也可谓是女走一时母难过。此时我又在想,这好似社会和家庭给了我一张白纸,让我去谱写自己的人生,绘制自己的蓝图,是人生必经之路。船离开码头徐徐向前提速行驶,我的目光不愿离开父母,一直望着他们,直到船渐行渐远,他们脱离了我的视线,我才缓过神来。突然让我意识到,我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是一名战士,是在奔向新的战场去战斗,奔向希望,奔向未来。今后要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要有勇于拼搏的精神,刻苦锻炼自己,不辜负党的教育和父母的期望,做出优异成绩,向党汇报,为父母争光,走好人生第一步。
船以最大的马力、最快的速度顺流向前推进,我们被一阵阵扑面而来的寒风吹的浑身发抖,仿佛让我感到岸上的树在向后倒,山在往后移,船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在金波粼粼的江面上疾驰着,很快把我们送到了兰滩码头。当时东风五队汪清万队长,带着几位社员从码头上把我们和行李接到知青组。曹庭善队长家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为我们洗尘。吃过中午饭,我哥和另一位同学的兄长就返回了蜀河。然后我们来到了知青组,由于当天没能来得及收拾住房和铺位,那天晚上我们就和以前的学姐们一起合伙挤了一宿。
三
紧张忙碌的一天过去了,初到之夜难以入眠。当我躺在铺上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时,脑子里就浮现出这一天的一件件,一幕幕的事事经过。欢送大会上领导对我们知青所提出的要求,要立志扎根农村干革命,出发时父母对我那依依不舍的神情和寄于希望的眼神,这一切在我脑海里跌宕起浮,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直闪现在我眼前,回荡在耳边,让我思绪万千。来到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看到的是陌生环境,接触的是陌生人,听到的是不同的口音,闻到的是异样的气味,一片漆黑寒冷的夜晚,知青组周围社员家的鸡鸣狗叫,山岗上的狐狸和猫头鹰发出的嚎叫声,让人毛骨悚然,犹如穿越了时空,进入了梦幻世界,与小城镇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从明天就是新的一天开始了,今天那种轰轰烈烈,振奋人心,热闹非凡的情景,犹如过眼烟云,昙花一现。我似睡非睡,艰难的熬过了第一夜。天亮了,该起床了,日今迈步从头越。
四
兰滩公社东风五队,位于两省三县交汇处,人们称谓是秦头楚尾的地方,东与白河县接壤,西和沙沟相连,座南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