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文/张利平
author:张利平   2024-06-15   click:938

周三下午单位办公室通知我第二天上午08:30分到区政府东五楼参加一个会议。也许是步入老年的缘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前几年早上睡不醒的自己,现在每天早上五点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像往常一样,五点醒来之后打开手机赖在床上收听一会儿几个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来打发时间。06:30分是我在手机上设定的起床时间,铃声响起,于是我起床,洗漱完毕大约七点左右,我准时出门。今天虽然08:30分才开会,但已习惯七点出门,我仍然走出小区。由于时间还早,吃过早餐之后,我到莲湖公园溜达。绕湖走了三圈,看到时间还不到八点,我又打算从莲湖水门上到城墙上去转悠。刚走到水门上面的城墙外侧时,听到谁的手机里传来朱自清散文《背影》的播放声,声音比较大,很清晰。我想,城墙上可能是一位学生或者一位退休干部在闲转吧。走到城墙步道上,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位约莫30多岁,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女环卫工人正在扫地上的落叶,除她再无一人,确定是她的手机发出的声音。我不由一怔,心想像她这样的女性应该收听的是小说或者是其他娱乐类的节目,身穿橘红色环卫工人服装的她瞬间在我面前显得很高大。我从她面前经过时,她停下手中的扫帚,侧身站立一边给我让路,我心中有些感动,向她点头致谢,走出好远,我还听到朱自清的《背影》从身后传来……

第二天早上到单位上班,刚进区委大院,又看到那个年轻帅气的保安手捧手机,旁若无人的在花坛边朗诵文章。他那专注的表情、标准的普通话,让前来上班的人们互相对视一笑,纷纷向他行注目礼。虽然保安队长提醒他声音小一点,又指派他到车棚边帮干部们规范停放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但他在工作间隙,仍一个人在车棚边的枇杷树下大声的朗诵,感情投入、声音洪亮,音色标准,让我这个习惯说“商普”的人敬佩不已。在常人眼里,一个保安应该安于现状了,但这个年轻的保安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让乏味的保安工作充满文艺气息。

热爱2.png

来到办公室,坐在桌前,不经意间翻出以前年度的工作笔记,倏忽想起2012年冬天的一件往事。那时我在杨峪河镇工作,曾包抓镇政府对面的银明村。有一天上午,镇上领导安排我去银明村协助市区文联为一个本村农民作家搞一个作品发布会。听到这个任务,我有些发懵,农民作家,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版了什么作品?一连串的问号让我心中充满好奇。我来到银明村,同村干部见了面,初步了解了这个农民作家的情况,然后我们一同前往这位作家家中走访。从村委会侧边水泥路向三倾村方向走大约一公里左右,看到面前有两间不到20平方米低矮的土坯房,门前有一个小柴棚堆放着柴草杂物。推门进去,迎面是黑漆漆的土墙,墙面被油烟熏得乌黑发亮,墙上有几张年画,年代久远,发黄发脆,残缺不全;靠墙是一个老旧的三格板柜,灶间有一个三条腿的小凳;有一个连锅的炕,炕上有一个简易小炕桌,四条腿不带抽屉的那种;炕上的被褥已分不清花色,脏、破、薄,炕桌上胡乱放着一沓稿纸。可以说屋内设备极为简陋,唯一的家用电器是房梁下吊着的一个15瓦的灯泡;整个屋子显得幽暗、窄小、寒酸,屋内空无一人。听邻居讲,房主人出去寻找因患病到处胡跑的老伴去了。村干部安排邻居去喊当事人,我才知道这眼前的房子就是作家的家,这个作家叫王高志。不一会儿,邻居领来一个人,银明村的张支书对我说,那个瘦老汉就是王高志,我看到他约莫60多岁,穿一件破袄,头戴一顶猴挖脸的旧毛线帽子,个子矮小,面色黝黑,形容猥琐。不过他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抹鲁迅一样的黑胡须。从这一抹胡须中,我才觉着他确实有一丝作家的味道。

热爱.jpg

我坐在他家的炕沿上,听他给我讲他传奇的一生。他说,自己一生历尽苦难,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却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文学梦。一边种庄稼,一边修筑自己的文学殿堂。数十年来,创作了6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他凭着对汉光武帝刘秀的尊崇和对历史知识的自我研习,经过近20年的考察积累撰写了长篇小说《刘秀外传》,后又写了小说《梦醒人已老》。他生于1951年阴历12月24日,1965年小学毕业后,同年秋进原商县城关中学就读,文革后辍学务农,后来割过漆、贩过漆,在建筑工地当过小工、看过场子,在矿山、冶炼厂打过杂工,最终回家又务农。他一生热爱文学,对书本和课外读物视为珍宝,每每读到深夜仍是爱不释手,儿时为此没少挨父亲的打。在闭塞贫穷的乡村,舞文弄墨并不一定能得到理解和尊重。在嘲笑与质疑声中,他坚持创作,很少出门,在村里也很少走动。他一再对我说,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贫,但他很知足。他不会使用电脑,手稿都是写在A4纸上,交谈期间,王高志把他正在写的第二部小说《梦醒人已老》手稿拿给我看,我看到纸上全是涂改的墨迹,是他一字一句推敲的遗痕……

记得那次王高志的新作品《刘秀外传》发布会很成功,市区文联的领导到会祝贺,包扶银明村的市住建局领导专门出席会议并讲话,媒体做了报道,王高志也因此出名。会后,老王专门送给我一本《刘秀外传》,在扉页上,他写到:"人活着总归要有理想,要有所作为。如果吃饱、穿暖就满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我想,文中的三个人,他们虽然很平凡,很普通,甚至生活很困顿,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不愿随波逐流,活得平凡而不寻常,凡俗而不世俗,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这个尘世看起来才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这样的一些人,才让人敬佩,让人留恋。是啊,不是生活有意思,是你热爱生活,它才有意思。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情怀,可度人间薄凉……

作者简介:

张利平照片.jpg

张利平,男,陕西商州人,生于1971年,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闲暇喜欢阅读写作。

  本期编辑:萧月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