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冬时节,我有幸踏上台湾宝岛。台湾的铁路同行特意安排我们来自大陆铁路一行从台北车站乘坐火车前往台湾花莲,开始一段难忘的台湾铁路之旅。


由于两岸不能直航,去台湾必须经过香港中转,经过近12个小时的辗转,我们当晚入住在台北华国大饭店。
那天我们要乘坐的是8点30分从台北火车站始发的1000次列车。我们早早从宾馆出发,想的是先参观一下台北火车站。
台北火车站呈天井式建筑。天井是加了屋顶的,天井四周的房间是台湾铁路管理局等铁路相关单位的所在。我们所要访问交流的台湾铁路工会联合会也在这幢楼里办公。

台湾铁路管理局隶属台湾交通部管辖,与台北车站在同一幢楼内。
天井中央一层是台北车站的售票大厅。我们正奇怪售票窗口并没有人排队购票。台北车站站长告诉我们说,许多旅客可以在网上很方便地购买到火车票,多数火车站还有自动售票机。因此,旅客用不着都等到车站窗口来买。即使到车站售票窗口,也不用挤站在窗口排队,走进售票厅有一个号签机,按下按钮会自动打印出一张排序号,便可坐在大厅的座椅上等候广播叫号,叫到自己才前去窗口买票。因此,车站售票窗口前秩序井然,文明有加,绝不会发生拥挤加塞现象。

台北车站售票大厅秩序井然
但也可从中看出,台湾铁路客运远不如大陆铁路那般繁忙。如今台湾铁路运输已经被四通八达的公路挤压得严重萎缩,台铁营运里程仅存1094.4公里,只占中国大陆铁路的1.4%多点。全年发送旅客1亿多人次,旅客周转量只有94.9万人公里,主要是城际铁路和都会捷运的短途旅客。
我们从车站的一端进来,穿过售票厅,就到了车站的另一端,门外又是大街。我们又一次感到奇怪,火车站内竟然没有火车?看到我们一脸的疑惑,接待我们的台铁叶先生这才把火车票拿给我们,笑着带领我们乘站内的动扶梯下到地下一层。原来台北火车站的全部股道都建在地下,进出站的列车一进市区便像地铁一样转入地下直至车站,这样既节省了市区宝贵土地资源,又避免列车进出躁音扰民,还直接与地铁无缝链接,实现台铁与地铁捷运的旅客“零换乘”,真是一举数得。后来我们在高雄火车站,站长告诉我们这个有百年老站之称的火车站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即将面临着改建,把地面上的铁路股道全部改建到地下,腾退出地面盖楼建房发展房地产业,使铁路百年老站一举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想到大陆许多大中城市早年建在城郊的火车站,现在随着城市发展,大都成了市中心的风水宝地。如果能将进出市中心的铁路和车站股道改建在地下,那将置换出多少宝贵的城市土地可资开发利用,这将是一笔多么巨大的土地资源呵!


台北火车站一层大厅看不到铁道,原来铁道都在地下数层,这样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地面上的土地面积得到了充分利用。

有着百年历史的高雄火车站也将进行改造,将铁道全部隐入地下,腾出车站轨道占用的土地用来开发第三产业。
台湾的铁路是1067厘米的窄轨,因此列车车厢不如大陆铁路客车宽敞,车厢也短,一排四个座位,一边两个,每列车厢也不如大陆列车多。但由于旅客不多,车上并不拥挤,几乎看不到站客。车厢里没见有列车员打扫,但车上很干净,每到停车时间较长的大站,就会上来一些保洁人员清理旅客留在车上的废弃物。我们只在查票时见到过一次列车长。

台湾窄轨车厢内景
台湾的火车票有一张大点的是正票,同时还有一小张是副票。如果旅客要在座位上睡觉,便把副票插在座位前的一个小网格里,列车长查票时便不用叫醒旅客,只查验副票无误就行了。可见这么个细致入微处,铁路当局也替旅客着想了。
叶先生告诉我们,台湾曾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全盛期近5,000公里,包括各种产业铁路及国有铁路等,像一条彩链串联起东西海岸大小都市乡镇,成为台湾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如今台湾公路交通发达,使铁路运输严重萎缩,全年铁路货物发送量1300多万吨,仅为大陆铁路半天的货物发送量;全年货物换算周转量不到100万吨公里,而大陆铁路一天货物换算周转量为70多亿吨公里,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增强和解决都市交通问题的迫切性,台湾又重新认识到铁路运输的重要作用,将陆续增建新的轨道交通系统。尤其在人
口稠密的西岸城市群,铁路运输始终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林边火车站站台

台湾花莲车站一角
台湾铁路真可称得上是“万国牌”。台湾同行指着我们乘坐的这趟列车说,车厢是南非的,机车是英国的,铁道上的钢轨有巴西的、美国的,也有澳大利亚的。有的电联车(动车组)车体是韩国的,引擎是法国的,机电系统又是日本的。他们非常羡慕大陆铁路的发展,从铁道建筑、机车车辆制造、列控系统以及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动车组成套技术等等,全部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技术。他们非常期盼着两岸早日统一,台湾铁路就可以直接用上大陆铁路的先进技术,早日实现“大陆牌”,那时就再也用不着东拼西凑打“万国牌”了。

台湾铁路“万国牌”电联车组
叶先生说,台湾铁路人从2006年就已经开始在精神层面上启动按照大陆铁道轨距标准改造台湾铁路的计划了。从今年起,台湾铁路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都将考虑到预留标准轨距的需求,车站站线长度和站台宽度也都要按照标准轨距的要求改建,预计十到十五年完成。这时,我们两岸铁路人一起说,总有一天大陆的机车车辆将会奔驰在宝岛台湾的铁道上,十五年太久,十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海峡两岸铁路工会暨铁路业务研讨会
作者简介: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刘萧姣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