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六十以后》4:养老选择(2) 文/李康平
作者:李康平   2024-09-08   浏览:2047

养老2.jpg

女儿带着外孙女没打声招呼就从英国回来,的确给了萧长安和徐大姐很大的惊喜。自打女儿出国,平常家里吃饭就徐大姐一个人,萧长安总在单位吃饭。难得今天一家人又重新坐在餐桌前一起吃饭,萧长安心里高兴啊,还觉得菜不够,又叫了外卖送来女儿喜欢吃的松鼠桂鱼和外孙女喜欢吃的卤猪蹄。正吃着饭,徐大姐忽然想起来问娟娟:“妮妮她爸怎么没跟你们一起回来?”


“志伟有事没回来。”
“有什么事?你们以前每次都是一起回来,这次怎么不了?是不是吵架了?”
“妈看您想到哪儿了?”娟娟笑了,说,“志伟这几天正在找房呢。我们准备换个大点的房子。”
“干嘛要换房子?我看你发视频,你们现在住的房子不是挺好的嘛!就你们三个人,要那么大的房子干嘛?”
“噢,爸妈,您看,妈是前年退休的,爸爸这个月也退休了,你们辛辛苦苦一辈子,退休了也该享享福了。”
“我们过得很好啊,不愁吃,不愁穿的,还住着这么大的房子,很享受啊!”
“我知道你们过得也挺好,但是你们只有我一个女儿。你们把我养大,现在该我给你们养老了。我跟志伟商量好了,这次回来就是想接你们去英国,跟我们一起住。”
“啊!接我们去英国养老?”
“是啊,我妈退休的时候就想让我妈去,我妈说不能把老爸一个人扔在国内。我们想是。这不,反正你们都退休了,现在又没有工作牵绊,就赶紧回来接您二老去英国。”
“不去!”萧长安很干脆地回答女儿,“到国外去养老,生活不习惯的地方多了去了!”
“有什么不习惯的?住住就习惯了嘛!”
“有什么不习惯?语言不通、文字不通,你妈爱看个电视也听不懂,到了国外跟个哑吧、文盲似的两眼一抹黑。你们不在家的时候,连个聊天说话的熟人朋友都没有。去了,那还不把我们憋死!”
“语言不通,现在有随身带的翻译机,智能手机里也有翻译APP,别说英语了,就是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说话都无障碍。我妈爱追剧不用看电视,可以上网一样追呀!最重要的是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在你们身边,咱们一家人团聚一起,比什么都好!”
“你那不叫团聚,叫外漂。你们在北京的时候看见外地人在北京,还说人家北漂多不容易。中国人到了外国,就跟你看外地人到了北京一样不容易。你跟志伟、妮妮当年出国去外漂,到国外没根没底没个亲朋好友,我们心里还一直不踏实呢,现在还要把我们两个老人拉上一起外漂?不去,不去!”
“没根没底,可我们有工作呀!您当年上学参加工作从农村到城市,不也是没根没底的吗?您说过,工作在哪儿,哪儿就是人的根基。家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我和志伟、妮妮在一起,那是小家。把您二老接过去住一起,我们就是大家了。”
“你还一套一套的,用我的话来说服我?一句话,就是不去!”
“爸爸!”娟娟见说服不了爸爸,又像小时候一样撒娇地叫声爸爸,又望着妈妈,想让妈妈劝劝爸爸。
徐大姐一边开口说:“娟娟,你爸说的对,我跟你爸一样的意见。中国传统有句话叫‘叶落归根’。人老了,故土难离。”
“就是嘛!国外有多少中国的学者名人,甚至在国外衣食无忧的富豪,他们到老了都想方设法要回国来。我们老了老了,怎么反而离乡背井地要出去?”
“我们在国内社保、医保、什么福利都有,住着自家这么大的房子心里也踏实,到了国外什么福利都没有了,不是给你们增添负担吗?”


作者简介:

 李康平老师.jpg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刘萧娇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