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来夫妻老来伴,夕阳暮年两相依。小区宋剑和林惠茹是从年轻携手到白头的老年夫妻,本来是相依相伴共度夕阳的时候,竟然也会遇到感情危机:宋剑“出轨”了。这天,老年大学教“谈古论今”课的宋剑在家正备课,林惠茹在家做午饭,门铃响了。林惠茹见宋剑在书房备课,就调小了煤气灶的火去开了门,门口站着一个50来岁、穿着很文雅的女人。林惠茹问:“您找谁?”来人一张口,就是标准的京腔,问:“请问宋剑是住这儿吗?”林惠茹结婚后也一直尊敬地把宋剑称“老师”。林惠茹把来人让进屋内玄关,从鞋柜里拿出拖鞋给客人换上,自己就回到厨房了。宋剑从书房出来,和来人一见面,突然楞住了,大约过了几十秒,两人几乎同时惊喜地大叫:“是你?怎么是你!”来人是宋剑的初中同学乔俏,在中学文艺宣传队老师经常安排他们两个一起演男女对唱节目,宋剑唱郭建光,乔俏便唱沙奶奶;宋剑唱杨子荣,乔俏便唱小常宝;两个人的对唱声情并茂,珠联璧合,非常投入,以致成了宣传队的保留节目,同学们都叫他们“剑鞘”组合。有段时间宣传队传闻两个人在悄悄谈恋爱,这在那个年代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两个人不但都极力否认,甚至还有意回避对方,生怕给这种传言提供口实,影响到自己的进步。初中毕业之后,北京的中学生大批去陕北农村插队,乔俏和宋剑也去了陕北延安,两个人分在同一个知青点。插队期间,乔俏被评为北京知青先进个人,最先安排工作进到当地县政府机关。文革后期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宋剑被贫下中农推荐上了大学。宋剑大学毕业后先是分配在当地县一中当历史老师,后来落实知青政策回到北京,在致胜子弟学校当老师。乔俏因为已经和当地一个政府官员结婚成家,又在政府部门任职,就留在陕北没回京。林惠茹见来人是宋老师的老同学,又是一起去陕北插队的老知青,便忙着沏茶倒水,热情招待客人,说:“你们接着聊,我还看着锅里正做着饭呢。今天就在家吃吧,我正好做的是宋老师最爱吃的红烧肉。”宋剑说:“嗨,您跟我还客气,咱们陕北插队那会儿,不也在一个锅里吃饭么。有一次才买了半斤猪肉,也要做红烧肉吃了过瘾,肉不够,豆腐湊,从此我们也爱上了红烧豆腐。”“当然,跟您有关的事,我记得清着呢。还有一次好长时间没点油腥了,老乡家一只鸡跑到咱知青点的院子里了,送上门的美味,咱们当然不能放过。于是三下五除二地把鸡给宰,正在褪毛的时候老乡找上门来了,咱们连毛带鸡一起倒进猪食桶里。等老乡走了从桶里掏出鸡洗洗,还是给红烧了。”乔俏回忆说:“还有一次知青点我们女生住的土窑洞塌了,生产队说给我们女生箍个石窑。”“你们几个男生拣大块的背,我们女生背不动大块的,只能背点小石头。就这我们都背不动,你们前面都到箍窑工地了,我们女生实在是背不动了,还在半路上歇着呢。你们男生看我们没回去,又返回来帮我们背。当时是您接过我的背篓帮我背回去的,感动得我直掉泪。”“您背着石头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当然您看不到了。还记得每天出工的时候,知青点男女同学轮流留一个做饭。有个男生不会做饭,那天烙饼没烙熟,我们收工回来掰开饼里面白面还都是生的,结果让女同学把饼全部掰碎了放锅里煮,烙饼做成了疙瘩汤吃了。”宋剑听了大笑起来,说:“那个不会做饭的男生就是我呀!同学们还说,这样好,吃得饱。吃干烙饼不够吃,吃不饱。水煮饼越煮越多,还都吃了个水饱。”“我知道是您,不好意思当着林老师的面说您,您倒是有自知之明哩!”作者简介:

李康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从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12月从旬阳县城关镇入伍,在铁道兵11师53团历任战士、文书、班长等,1976年退伍在安康铁路分局工作。调铁道部后历任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铁道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铁道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退休。
本期编辑:刘萧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