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快雪堂书法博物馆 文/石岩磊
作者:石岩磊   2024-09-14   浏览:2134

出北海公园阐福寺后,我继续由西向东逛,一块精美的汉白玉石碑跃入眼帘,它的中间书有“快雪堂”三个大字,上方还刻着一行小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我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奖项,便好奇地抬头望向高高台阶上的门楼,门楣上写着:快雪堂书法博物馆。即拾级而上进去参观。

快雪堂2.jpg

进门后但见一处宽阔的院落,正中为一大殿,悬挂着“澄观堂”的金字牌匾,两侧为抄手回廊,白墙上密布着20余个各式各样的全透花窗,有的为桃心形,有的是花瓣形,还有双圆形、扇形、棱形的,精巧而灵透,特赏心悦目,但我却莫名其妙,这里因何称作“书法博物馆”呢?一位女主播很快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

“咱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三个院落中的第一进,后面还有浴兰轩和快雪堂。”女孩握着带云台的手机,胸前别一领夹式麦克风,正眉飞色舞地做直播,我便若即若离地跟随着她,并举起手机记录其讲解。她继续侃侃而谈:“澄观堂和浴兰轩始建于明代,是处行宫,清朝初期,皇室人员在阐福寺礼佛后到这里歇息。乾隆执政时,有人向他进献了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临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石刻,酷爱书法的乾隆如获至宝,于是在浴兰轩后加盖了一座金丝楠木大殿,命名为“快雪堂”,并将80块历代名家书法石刻镶嵌在了两侧游廊墙壁上。”

快雪堂.jpg

“民国时,这里曾一度被辟为图书馆与阅览室以及纪念蔡锷的“蔡公祠”,院内花木繁盛,环境清幽。粱思成和林因就经常来此谈情说爱,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也是在这儿举办的。1987年,这里改成了书法石刻博物馆。”女主播娓娓道来,我听得如痴如醉,可她猛然杏眼圆睁,厉声道:“先生,请别录像!”大概是她以为遇到了同行,也在同步直播吧。我迅速关掉手机,然后悻悻地扭头独自游览起来。

我直奔最里面的院落,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缕缕的幽香,非常醒脑提神,应该是楠木大殿散发出来的。可惜“快雪堂”闭门谢客,而堂前的假山吸引了我的注意。“山”高三米有余,为太湖石堆砌而成,瘦漏透皱的奇石如参天古木,又似落地白云。中间夹一曲折小径,我步入其中,抬眼望见石壁上刻着遒劲的“云起”二字,旁边还刻有“云起峰歌”,落款为乾隆的图章。

快雪堂3.jpg

而我最想见识的还是《快雪时晴帖》的石刻,在东侧回廊终于看到了被誉为“天下法书第一”的拓本。虽然它只有区区28个字,却是书法范例,赵孟頫的字体就深受其影响。乾隆帝还专门做《快雪堂记》,详细记述了得宝与建堂的始末,最后发出感叹:“阅古则增沧桑之叹,问今益凛好恶之戒。”此话颇有深意,古之沧桑、今之好恶便集于方寸石刻上,怎不让人珍玩赏析。

“夫快雪堂之建,因石刻,非因雪。然循名责实,三冬未逢时,玉蒿目焦。”一位老者伫立于游廊间,呈弯腰鞠躬状,正在细看乾隆的御笔,并一字一句轻读出来。我肃然起敬,上前问其能否拍照,老人欣然应允,随后又沉浸在欣赏古迹的快乐之中。老者在我眼中遂化作一方石刻,镌刻着沧桑,雕琢着豁达,没有拒人千里的高冷,没有愤世嫉俗的狰狞,唯有风轻云净的淡泊,唯有与人为善的慈祥,恰似“云起”石一般厚重而清秀。

我徘徊于博物馆的三个院落中,流连在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宋高宗、苏轼、米芾、赵孟頫、乾隆帝的字迹旁,静观龙飞凤舞的欢腾,细品珠玑字字的神韵,仿佛是在与古人神交,内心无比宁静澄澈。而快雪堂之行的最大收获则是邂逅那位细读石刻的老者,他将永远铭记于心头,变幻为快雪堂的标签,恬淡而隽永。

作者简介:

石岩磊老师照片.jpg

石岩磊,河北满城人,年龄已到知天命,心性一如少年,满眼的童趣,满怀的憧憬,无怨无悔不知傻,无忧无虑不懂悔,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2018年于无意间闯入了朗诵的天地,又寻到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新世界。文中音频为作者播讲制作。

本期编辑:刘萧娇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