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日瞭望网!

今日瞭望网
冬日的火炉 文/杨美林
author:杨美林   2025-01-07   click:3981

今年冬天的暖气同以往一样,家里暖洋洋的,只穿一身睡衣便可随意走动。挨着暖气坐下,看远处路上车水马龙,灯火可亲,来一杯香飘四溢的玫瑰花茶,静享这片刻的安宁,思绪却不由地飞回多年前那些炉火温情的漫漫冬季。

火炉是我在没住楼房之前的取暖设备,听母亲说最早的火炉是用泥做的,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人们的智慧却很超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取暖问题。

火炉.jpg

记忆中泥火炉不知在哪见过,做的精致美观,但印像最深的还是铁炉子,而且炉子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先进到可以自由调节温度,可以拉出接灰的抽屉倒灰,几乎就要和暖气媲美了。

虽然火炉伴了我二十多年,但我亲自动手点炉子的次数却相当有限,倒不是我懒,而是我实在没技巧点着那个炉子。

上学时,生火炉基本都是男同学的事情。我看见生炉子就躲得远远的,只负责扫地,擦玻璃或倒垃圾。男同学好像天生就会生火,噼噼啪啪没几分钟便把火炉点着了。每每看到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火炉生得旺旺的,我都会羡慕好一会儿。因为有了会生炉子的同学,我也沾光不曾受冻。

我家是一堂两屋,有一个屋子到了冬天就成凉房了,为了节省用煤,其它两间屋子共用一个火炉。炉筒从外屋穿墙进里屋,这样一来里屋的温度说不上很冷,但也不如外屋暖和。父母怕我们受冻,让我和奶奶、弟弟住在外屋,他们住里屋。

不知是家里温度上不去还是我怕冷,写作业时我常常会搬个凳子坐在火炉旁。那时的煤燃烧不尽,很容易熄火,隔一会儿就得捅捅死灰,煤不多时就得及时添上,如果不捅死灰或加煤晚了炉子就会闹脾气熄火。有几次,尽管我坐在火炉旁学习,但由于不注意,炉子熄灭都不知道,为此母亲嗔怪道:“坐在炉子旁也不懂得看看有火没火?”

半夜侍候火炉大多是母亲的事,她怕我们冻着,几乎每天晚上要起来为炉子添煤。如果第二天早晨炉火灭了,她会早早把火炉生得旺旺的。感觉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寒冷,尤其是早晨,从被窝里钻出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尽管挂着棉窗帘,可玻璃上还是结着一层厚厚的霜,直到火炉旺起来加上太阳的照耀才能慢慢融化。

不知从何时起,煤更新换代了,“精煤”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精煤精贵但好处多多,添上一炉子煤一天都不用管,看上去好像早已是一炉子死灰,但只要捅一捅死灰,炉火立马就会着起来。原来“死灰复燃”这个成语来源于此!从此我们便喜欢上了精煤,而精煤也对的起它的美誉,生命力极其顽强。

有一次,父亲拉回一车煤时,天色已晚,我们匆匆吃了口饭便开始将煤倒回院里的小碳房。当时也没有个好的运输工具,父亲一锹锹将煤铲到两个篮子里,母亲则用扁担担回到碳房里,再小心翼翼地倒出去,弟弟在碳房里把煤码放整齐,我也用簸箕来回运输,一家人干得热火朝天。

直到深夜,才倒进一多半,我和弟弟熬不动就先睡了。等到早晨起床时,一车煤整整齐齐地码在碳房里,连马路上也打扫干净了,看着那一房子煤,我觉得身上和心里都暖融融的。

火炉不仅是我们的取暖设施,还是做饭烧水的好帮手。比如熬个稀粥、打个蛋汤、煮个面条等,偶尔还会在炉子下面烤个土豆红薯啥的。一冬天喝的用的水几乎都是火炉烧的,既充分利用了火炉的热能,而且喝水便捷,洗漱也方便。

“风信更番春在望,水魂浮动夜围炉。”最难忘的就是腊月围着火炉吃的那一锅烩菜。父母将准备过年的肉丸子、炸豆腐、粉条用火炉做一锅好吃的烩菜。那火炉上的烩菜是我们特别期待的味道,各种食材下锅后,用炉子小火慢炖,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我和弟弟会眼巴巴的等着这锅美味。父亲不时给炉子加块煤,母亲则忙着做些馒头或米饭类的主食。等烩菜终于出锅时,我们一家人围着炉子吃着香喷喷的美味,聊着家长里短,那份温馨与满足,是现在任何饭店也无法比拟的。

在女儿几个月大刚懂事时,家里的火炉又成了欢乐的源泉。父亲最爱在火炉上烤馒头吃,馒头在火炉上烤完后,金黄酥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日久天长,馒头便和火炉联系在一起,每次父亲问女儿馒头在哪时,女儿那会说话的小眼睛会立马看向火炉,她可爱的模样逗得我们全家大笑,那笑声驱走了一冬的寒冷。

火炉2.jpg

如今,生火炉的人家逐渐减少,城里的孩子们甚至没见过火炉的样子。在我们体会暖气干净便捷的同时,却也少了烟火气的热闹。每年搬火炉,安装火炉,烤火炉,围着火炉吃饭聊天的日子,犹如一部部电影,闲暇时会在脑海里一遍遍放映,虽然期间还有父亲安装火炉不顺畅时生气的样子,但这些都成了我家独一无二的回忆,每每和母亲说起时,两人都要笑半天。那些年少时寒冷的冬天,因为有了生火炉的同学,更因为有了父母的爱而变得格外温暖。

责任编辑:肖海娟

投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