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被时光轻抚、岁月沉淀的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我再次踏上这片孕育梦想与回忆的沃土。农历二月初四,一个平凡却寓含深意的日子,雨后的天空如洗过的心灵,清澈透亮,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生新篇章的温柔启示。当最后一滴雨珠悄然融入大地的怀抱,阳光穿云而出,如丝如缕,为我的归途披上一层金色的希望之纱。
马老师的车缓缓驶来,载着我向师范学院的方向进发。车内,是深邃的思考与灵魂的对话;车外,是风景如画的校园,以及那些年轻而充满激情的脸庞,他们正以渴望的目光,期待着我分享那些关于坚韧、不屈与梦想的深刻哲理。
在师范学院华建平院长的致辞声中,活动缓缓拉开序幕。虽然没有了去年全院的庄严与盛大,但这份简约中却蕴含着更深的情谊与使命。我深知,每一次的分享,都是对孩子们心灵的滋养,是对他们梦想的点燃。只要能够为他们点亮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我甘愿付出所有。
当我踏上讲台,面对那一双双清澈而渴望的眼睛,我的心灵为之震撼。那些关于身体残缺、生活艰辛的记忆,曾是我生命中的重负,但如今却成为了我精神的磨砺石。正是这些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让我学会了在逆境中寻觅希望,学会了在黑暗中绽放内心的光芒。
在安康市图书馆的公益岗位上,我用文字与故事编织着梦想与希望的篇章。今晚,当我再次走上讲台,我深知,我所传递的不仅是个人的经历与感悟,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我希望他们能从我的故事中汲取力量,明白无论前路多么崎岖,只要心中有梦,就能跨越重重障碍,抵达心中的彼岸。
人生,宛如一场逆光的旅行。我们都是行走在漫长而曲折道路上的行者,面对风雨的洗礼、挑战的磨砺,我们学会了逆光前行,学会了以心为舟、以梦为帆。每一次跌倒后的重新站起,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与超越;每一次泪水与汗水的交织交融,都是对梦想坚定不移的执着与坚守。
讲座结束后,灯光渐暗,但我的心却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璀璨而坚定。我深知,我的故事、我的经历,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更多人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步伐。他们将从我的坚韧与不屈中汲取力量,从我的梦想与希望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回望过去,我曾三次踏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每一次的到来,都承载着不同的使命与意义。从初次作为作者嘉宾的读书分享,到第二次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的励志演讲,再到如今再次在讲台上传递梦想与希望。每一次的经历,都如同一颗智慧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如今,我在这里,看着那些年轻而朝气蓬勃的面庞,我深知,我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他们勇敢前行。让他们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只要心中有光、有梦,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抵达心中的理想之地。
逆光逐梦,心海扬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我的文字与故事,传递着智慧与希望的光芒。让更多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逆光前行,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与辉煌。让我们一同在人生的海洋中扬帆远航,用心灵的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作者简介:
王庭德,男,1981年出生,旬阳市人,安康市图书馆馆员。旬阳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安康市自强不息好青年,第四届安康市道德模范,安康市电化教育馆“互联网+德育”宣讲员,陕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陕西好人,省作协会员、省残疾人优秀作家。他家境贫寒,幼时的一场高烧,使之成为肌无力侏儒患者。尽管走路都很艰难,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铸就了与厄运抗争的不屈灵魂。为了学习,他曾趴在教室外窗台下偷听老师讲课;为了买纸笔,他曾拖着病躯到荒坡上挖药材;为了采访和写作,他曾一寸一寸地在乡间公路上艰难爬行……王庭德先后在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发表稿件2100多篇300多万字,数十次被汉滨、旬阳等宣传部门授予“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他的自传体纪实文学《这个世界无须仰视》深受读者欢迎,现已累计15次印刷发行并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2020年,首部诗集《心灵的灯盏》获得出版。迄今已受邀请走进西交大附中、西安高新区、安康市人大和政府等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做励志讲座370多场;他的自强事迹多次入选中小学生期末考题,长期被中省市主流媒体报道,被观众誉为“励志哥”。
本期编辑:陈羽
责任编辑:肖海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